蠶桑樹(學名:Morus alba L.)是一種常見的落葉喬木,屬于桑科桑屬。以下是蠶桑樹的主要特征:
-
形態特征:蠶桑樹通常高3-15米,樹冠開展,樹皮灰白色,平滑或稍有裂紋。小枝細長,無毛或微被短柔毛,冬芽卵圓形,先端漸尖,有數枚黃褐色鱗片。
-
葉:葉片大而多形,卵形、寬卵形或心形,長5-20厘米,寬4-18厘米,頂端急尖、漸尖或鈍圓,基部心形、截形或近圓形,邊緣鋸齒粗鈍,有時呈不規則分裂;葉面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或下面脈腋間有毛;葉柄長2-8厘米。
-
花與果:花單性,雌雄異株,稀同株;雄花序為葇荑花序,長1.5-3.5厘米,花被片4,雄蕊4,花絲與花藥近等長;雌花序為穗狀花序,長1-2厘米,花被片4,子房1室,柱頭2裂;果實聚花果,由多數瘦果集合而成,成熟時呈紅色或紫色,味甜可食。
-
生長習性:蠶桑樹喜光,耐修剪,適應性強,能耐干旱、瘠薄,但不耐水濕。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宜。耐寒力較強,但幼苗期怕霜凍。
-
繁殖方式:主要通過種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種子繁殖一般在春季進行,播種前需將種子浸泡24小時,以提高發芽率;扦插繁殖則在夏季進行,選擇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作為插穗,成活率較高。
-
經濟價值:蠶桑樹是重要的經濟樹種之一,其葉片是家蠶的主要食物來源,對養蠶業具有重要意義。桑葚果實可食用,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可用于制作果酒、果醬等食品。木材質地堅硬,可供制作家具、農具等使用。
-
生態作用:蠶桑樹具有較強的固土保水能力,能夠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它還具有凈化空氣、降低噪音等功能,適合作為城市綠化樹種。
-
文化意義:在中國古代,桑樹被視為吉祥之物,象征著勤勞致富、家庭和睦。《詩經》中有“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等詩句,表達了人們對桑樹的贊美之情。“采桑”也是中國古代婦女的一項重要勞動活動,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狀況。
品名:桑樹種子
高度:5~15m
特點: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夏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全新種子/成品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