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學名:Morus) 是一種落葉喬木或灌木,屬于桑科桑屬。在蠶絲生產中,桑葉是家蠶的主要食物來源,因此桑樹被廣泛種植以滿足養蠶業的需求。
-
種類與分布:桑樹有多個品種,其中最常見的包括白桑(Morus alba)、黑桑(Morus nigra)和山桑(Morus australis)。這些品種在中國、日本、印度等亞洲國家以及歐洲部分地區都有廣泛的栽培。在中國,白桑是最主要的養蠶用桑樹品種,因其葉片大、營養豐富而受到青睞。
-
形態特征:桑樹高可達10-15米,樹皮灰褐色,小枝黃綠色或紫紅色。葉片互生,形狀多樣,從卵形到心形不等,邊緣有鋸齒,表面光滑或有毛。春季開花,花小而不顯眼,雌雄異株或同株。果實為聚花果,成熟時呈紅色或紫色,可食用。
-
生長習性:桑樹喜溫暖濕潤氣候,耐旱、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高,但以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為佳。適宜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中生長,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生命力。每年春季至秋季為桑樹的主要生長期,此時也是采葉養蠶的時期。
-
經濟價值:除了作為養蠶的主要飼料外,桑樹還有其他多方面的用途。桑葚是一種營養價值高的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鐵、鈣等礦物質;桑葉可以制成茶飲,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桑枝可用于編織籃筐等手工藝品;桑根皮則有藥用價值,能治療風濕病等。
-
歷史與文化:桑樹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人工栽培的記錄。《詩經》中就有“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的詩句,反映了古代人民種桑養蠶的生活場景。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中國的絲綢制品逐漸傳入西方世界,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桑樹不僅是養蠶業的重要基礎,還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義,在農業、醫藥、食品加工等多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品名:桑樹種子
高度:5~15m
特點: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夏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全新種子/成品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