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上的主要蠶子蟲害包括:桑尺蠖、桑毛蟲、桑天牛、桑白蚧、桑象甲、桑蟥、桑葉蟬等。這些害蟲不僅影響桑葉的質量和產量,還會對桑樹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下面詳細介紹這些害蟲的特點及防治方法:
-
桑尺蠖:幼蟲體長可達50毫米左右,體色多變,有綠色、褐色等多種顏色,以桑葉為食,嚴重時可將桑葉全部吃光。防治措施包括人工捕捉成蟲、利用天敵如寄生蜂進行生物防治,以及使用化學藥劑如高效氯氰菊酯等。
-
桑毛蟲:幼蟲身上長有許多毒毛,接觸人體皮膚會引起紅腫疼痛。它們同樣以桑葉為主食,對桑樹造成較大危害。防治上除了物理方法外,還可以噴灑蘇云金桿菌等生物農藥。
-
桑天牛:成蟲體長約20-40毫米,黑色或黑褐色,前胸背板兩側各有一白斑。幼蟲在樹干內部蛀食,導致樹木枯死。防治措施主要是及時清除受害嚴重的樹木,并采用熏蒸法消滅幼蟲。
-
桑白蚧:屬于半翅目蚧科昆蟲,體型較小,覆蓋著白色蠟質分泌物。若蟲和雌成蟲固定在枝條上吸食汁液,造成樹勢衰弱。防治時可結合修剪去除被害枝條,同時使用內吸性殺蟲劑如吡蟲啉等。
-
桑象甲:成蟲體長6-9毫米,頭部延伸成細長的喙,幼蟲則在土中生活,啃食根部。成蟲喜食嫩葉,造成葉片穿孔。防治方法包括深翻土壤殺死越冬幼蟲,以及適時噴灑觸殺性殺蟲劑。
-
桑蟥:又稱為桑樹蚜蟲,體型小,多聚集于新梢、嫩葉背面吸取汁液,導致葉片卷曲、生長不良。可以采取釋放瓢蟲、草蛉等天敵的方式進行控制,必要時也可使用啶蟲脒等低毒高效農藥。
-
桑葉蟬:成蟲體長5-7毫米,淡黃色至黃褐色,前翅具網狀紋飾。成蟲和若蟲均能刺吸植物汁液,引起葉片黃化脫落。可通過種植誘集作物吸引其集中后統一消滅,或者定期噴施除蟲菊酯類藥物。
以上就是常見的幾種桑樹上的蠶子蟲害及其防治措施。實際操作中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防治手段,盡量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保護生態環境。
品名:桑樹種子
高度:5~15m
特點: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量:3~4kg/畝
種植期:夏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全新種子/成品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