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在水稻田間種植的益處及方法提高土壤肥力:紫云英是一種豆科植物,具有固氮作用,能夠將大氣中的氮氣轉化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從而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減少化肥使用量,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紫云英根系
紫云英在水稻田間種植的益處及方法
-
提高土壤肥力:紫云英是一種豆科植物,具有固氮作用,能夠將大氣中的氮氣轉化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從而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減少化肥使用量,提升土壤肥力。
-
改善土壤結構:紫云英根系發達,能有效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增強土壤通透性,防止土壤板結,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長發育。
-
抑制雜草生長:通過種植紫云英覆蓋地表,可以遮擋陽光,減少雜草種子萌發的機會,降低雜草與作物競爭水分、養分的程度,減輕除草壓力。
-
增加生物多樣性:紫云英開花期長,花色鮮艷,可吸引大量傳粉昆蟲如蜜蜂等,不僅有助于自身授粉結實,也能為周邊作物提供授粉服務,同時為天敵昆蟲提供棲息地,維持農田生態系統平衡。
-
提高經濟效益:利用紫云英作為綠肥,可以節省部分肥料投入成本;若將其收割作為飼料或有機肥原料,則能創造額外收益。
-
環境友好型農業實踐:采用紫云英作為稻田輪作或間作植物,符合綠色生態農業理念,有助于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模式。
-
具體操作步驟:
- 選擇適宜品種: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土壤類型選擇適應性強、抗逆性好的紫云英品種。
- 播種時間:一般在晚稻收獲后即9月底至10月初進行播種,以確保紫云英有足夠的生長時間。
- 播種方式:可采用撒播或條播,每畝用量約2-3公斤種子。
- 管理措施:播種后需保持土壤濕潤,促進出苗;適時中耕除草,保證紫云英正常生長;春季氣溫回暖時加強水肥管理,促進紫云英快速生長。
- 利用時機:春季水稻插秧前10-15天,將紫云英翻壓入土,使其充分腐解,釋放養分供后續水稻生長所需。
合理利用紫云英在水稻田間的種植,不僅可以優化土壤環境,提高作物產量,還能實現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農業發展。
品名:紫云英種子
特點:喜歡涼爽氣候,生長快,抗性好。
種植量:4~6kg/畝
種植期:秋/視地區而定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自然高度:25~40cm
供應規格: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