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種植后期的管理主要集中在病蟲害防治、水分管理、養分補充以及適時收獲等方面。良好的后期管理不僅能夠保證大麥的產量和品質,還能為下一年度的種植打下良好基礎。以下是具體措施:
-
病蟲害防治:大麥生長后期是病蟲害高發期,常見的病害有銹病、白粉病等,蟲害則包括蚜蟲、麥蜘蛛等。應定期觀察田間情況,一旦發現病蟲害跡象,應及時采取物理或化學方法進行防治。使用農藥時,要選擇高效低毒的產品,并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避免殘留超標。
-
水分管理:大麥灌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供應以促進籽粒飽滿。但過量灌溉會導致根系呼吸受阻,影響植株健康。需根據天氣變化及土壤濕度合理安排灌溉次數與量,保持田間適宜的濕潤度。雨季注意排水防澇,防止積水造成爛根。
-
養分補充:在大麥生長后期,尤其是抽穗至成熟階段,對鉀肥的需求較大。適量施用鉀肥可以增強莖稈韌性,減少倒伏風險,同時有利于提高籽粒重。若前期施肥不足或因雨水沖刷導致養分流失嚴重,可適當追施速效氮肥,以促進植株健壯成長。
-
適時收獲:當大麥植株80%以上變黃,籽粒含水量降至15%左右時即可收獲。過早或過晚收獲都會影響到大麥的產量和質量。采用機械化收割時,要注意調整好機器參數,減少落粒損失;人工收割則需輕拿輕放,避免損傷籽粒。
-
田間衛生:收獲后及時清理殘茬雜草,深翻土地,既有利于改善土壤結構,也有助于減少越冬病蟲基數,為來年作物生長創造良好環境。
通過上述措施的有效實施,可以顯著提升大麥的產量和品質,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品名:大麥種子
高度:70~100cm
特點:產量高,耐寒性強,適應性好。
種植量:6~8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全新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