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通常在籽粒達到蠟熟期時進行采收,這個時期大約是在播種后的70-120天,具體時間取決于品種、氣候條件和種植區域。蠟熟期是指籽粒內部已經完全充滿,但仍然含有一定的水分(約18%-22%),此時籽粒呈現出蠟質的光澤,易于脫粒且不易破裂。采收時機的
大麥通常在籽粒達到蠟熟期時進行采收,這個時期大約是在播種后的70-120天,具體時間取決于品種、氣候條件和種植區域。蠟熟期是指籽粒內部已經完全充滿,但仍然含有一定的水分(約18%-22%),此時籽粒呈現出蠟質的光澤,易于脫粒且不易破裂。
采收時機的選擇
- 觀察籽粒顏色:大麥籽粒從綠色逐漸變為黃色或金黃色,這是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
- 檢查籽粒硬度:可以用手指甲輕輕按壓籽粒,如果籽粒開始變硬,說明已經接近或達到蠟熟期。
- 測量籽粒水分含量:使用便攜式水分測定儀可以準確測量籽粒的水分含量,確保其處于適宜的范圍內(18%-22%)。
- 注意天氣變化:避免在雨天或濕度較高的天氣下采收,以防籽粒發霉或影響品質。
采收方法
- 機械收割:現代農業中,通常使用聯合收割機進行機械化收割。聯合收割機可以同時完成切割、脫粒、清選和裝袋等工序,大大提高了效率。
- 人工收割:在小規模種植或機械化程度較低的地區,仍采用人工收割的方式。人工收割后需要將大麥秸稈捆扎成束,晾曬干燥后再進行脫粒。
采收后的處理
- 晾曬:將收割后的大麥攤開晾曬,以降低籽粒的水分含量至安全儲存水平(12%-14%)。晾曬過程中要定期翻動,確保均勻干燥。
- 清理:去除雜草、石子和其他雜質,保證籽粒的純度和質量。
- 儲存:將干燥后的大麥籽粒儲存在通風良好、干燥的倉庫中,避免受潮和蟲害。
影響采收時間的因素
- 品種:不同品種的大麥生長周期和成熟時間有所不同,早熟品種可能在70天左右即可采收,而晚熟品種則可能需要120天。
- 氣候條件:溫度、降水量和日照時間都會影響大麥的生長速度和成熟時間。溫暖、干燥的氣候條件下,大麥成熟較快;則可能延緩成熟。
- 土壤條件: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有利于大麥的生長,從而縮短生長期。
- 管理措施:合理的灌溉、施肥和病蟲害防治措施可以促進大麥的健康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
通過綜合考慮以上因素,選擇合適的采收時間,可以確保大麥的高產和優質。
品名:大麥種子
高度:70~100cm
特點:產量高,耐寒性強,適應性好。
種植量:6~8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全新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