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的種植需要考慮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
土壤準備:大麥適合在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中生長。在播種前,應進行深耕,深度一般為20-25厘米,以改善土壤結構和通氣性。要施足基肥,每公頃可施用有機肥30-40噸,以及適量的磷鉀肥,如過磷酸鈣75-100公斤/公頃,氯化鉀50-75公斤/公頃。
-
品種選擇: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類型和市場需求選擇適宜的大麥品種。目前,我國主要推廣的春大麥品種有寧春4號、西農979等;冬大麥品種有揚麥13、揚麥158等。這些品種具有抗逆性強、產量高、品質優的特點。
-
播種時間與方法:
- 春大麥一般在春季地溫穩定通過5℃時播種,具體時間因地區而異,北方約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南方則可提前至2月中下旬。
- 冬大麥則需在秋季播種,通常是在9月底到10月中旬之間,以便充分利用秋季雨水,促進幼苗生長。
- 播種方式多采用條播或穴播,行距20-25厘米,播種深度3-5厘米,確保種子均勻分布,覆土厚度適中。
-
合理密植:合理控制種植密度對于提高大麥產量至關重要。一般而言,春大麥的適宜密度為每平方米180-220株,冬大麥則為200-250株。具體數值還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調整。
-
水分管理:大麥生長期需水量較大,尤其是拔節期至抽穗期,此時應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但同時要注意防止田間積水,以免造成根系腐爛。灌溉方式可采用溝灌、噴灌或滴灌,保持土壤濕潤而不漬水。
-
病蟲害防治:常見的大麥病害有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麥蜘蛛等。應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定期觀察田間狀況,一旦發現病蟲害跡象,及時選用高效低毒農藥進行噴灑。
-
適時收獲:當大麥籽粒含水量降至14%左右,植株下部葉片變黃,上部葉片轉為淡綠色,即可進行收獲。機械收割時,注意調整割臺高度,避免損失過多秸稈和籽粒。
-
輪作倒茬:為了減少連作障礙,提高土地利用率,建議實行合理的輪作制度,如與豆科作物、油料作物或其他谷物輪作,有助于改善土壤結構,減輕病蟲害發生。
以上就是關于大麥種植所需設置的主要方面,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品名:大麥種子
高度:70~100cm
特點:產量高,耐寒性強,適應性好。
種植量:6~8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全新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