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的別名主要有:大麥仁、大麥米、麰麥、飯麥、赤麥、燕麥、裸麥等。
-
大麥仁/大麥米:這是最常見和直觀的稱呼,直接反映了其作為糧食作物的身份。大麥去殼后可食用的部分被稱為大麥仁或大麥米,是重要的谷物之一,在古代就已經被廣泛種植并作為主食之一。
-
麰麥:《本草綱目》中記載,“麰”字古同“麰”,即指大麥。這種叫法在古代文獻中較為常見,體現了我國傳統醫學對大麥的認識與應用歷史悠久。
-
飯麥:由于大麥可以用來煮飯,因此得名飯麥。這個名稱強調了大麥作為食物的功能,尤其是在古代,人們常常用它來替代小麥制作面食或者煮粥。
-
赤麥:部分品種的大麥籽粒顏色偏紅,因此被稱為赤麥。不過這里的“赤”并非指所有大麥都是紅色的,而只是某些特定類型的大麥。
-
燕麥:盡管現代通常將Avena sativa(學名為燕麥)單獨分類,但在一些地方或歷史時期,人們也會把某些類型的大麥稱為“燕麥”。這可能是因為兩者在外形上存在一定相似性,導致了名稱上的混淆。
-
裸麥:這一稱謂主要出現在某些方言區,指的是沒有外殼包裹的成熟大麥種子。裸麥更準確地應該是指Triticum dicoccum(二粒小麥),但部分地區習慣性地將無殼大麥也叫做裸麥。
大麥作為一種重要的農作物,在不同的地區、文化和歷史背景下有著多種多樣的別稱,這些名稱不僅反映了人們對大麥特性的認知,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品名:大麥種子
高度:70~100cm
特點:產量高,耐寒性強,適應性好。
種植量:6~8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全新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