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大麥(Common Barley) 是一種廣泛種植的谷物作物,學名為 Hordeum vulgare。它屬于禾本科大麥屬,是人類最早馴化的作物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主要特點外觀特征:共同大麥的植株通常高60-
共同大麥(Common Barley) 是一種廣泛種植的谷物作物,學名為 Hordeum vulgare。它屬于禾本科大麥屬,是人類最早馴化的作物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
主要特點
- 外觀特征:共同大麥的植株通常高60-120厘米,莖稈直立,葉片長而窄。穗狀花序,每個小穗包含3朵花,其中只有一朵能結實。
- 種子結構:種子呈橢圓形或卵形,有稃殼包裹,稃殼上有芒或無芒。種子顏色多樣,常見的有黃色、白色和黑色。
- 生長周期:從播種到收獲一般需要90-120天,具體時間取決于品種和環境條件。
用途
- 食品加工:大麥可以用來制作面包、粥、餅干等食品。大麥仁富含膳食纖維,有助于消化。
- 釀酒:大麥是啤酒和威士忌的主要原料,經過發芽、烘干、磨碎后發酵,產生獨特的風味。
- 飼料:大麥是優質的動物飼料,尤其適合豬、牛和家禽。
- 醫藥:大麥中的β-葡聚糖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被用于一些保健品中。
栽培技術
- 土壤要求:大麥適應性強,能在多種土壤中生長,但以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為佳。
- 氣候條件:大麥耐寒,適宜在溫帶和寒溫帶地區種植。最適生長溫度為15-20℃。
- 播種時間:春播和秋播均可,具體時間根據當地氣候而定。
- 田間管理:包括適時灌溉、施肥、除草和病蟲害防治。大麥對水分需求較高,但不耐水澇。
歷史與文化
- 起源:大麥起源于中東地區,特別是現在的敘利亞和土耳其一帶。考古證據表明,早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人類就開始種植大麥。
- 文化意義:在許多文化和宗教中,大麥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在古埃及,大麥被視為豐饒和富足的象征;在中國古代,大麥是五谷之一,被認為是吉祥之物。
經濟價值
- 全球產量:大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年產量超過1億噸。主要生產國包括俄羅斯、德國、法國、加拿大和烏克蘭。
- 市場應用:大麥不僅在食品和飼料市場上有廣泛應用,還作為工業原料,如生產酒精、生物燃料等。
研究進展
- 基因組研究:近年來,科學家們對大麥的基因組進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其遺傳多樣性和抗逆性機制,為育種提供了科學依據。
- 品種改良:通過傳統育種和現代生物技術手段,培育出了一系列高產、抗病、抗逆的新品種,提高了大麥的生產效益。
共同大麥 是一種多功能的作物,不僅在農業生產和食品加工中發揮重要作用,還在科學研究和文化傳承中占有重要地位。
品名:大麥種子
高度:70~100cm
特點:產量高,耐寒性強,適應性好。
種植量:6~8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全新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