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大麥的國家之一。根據考古學和植物學的研究,中國大麥的栽培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7000-8000年左右。在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碳化大麥籽粒,這些發現為研究中國古代農業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證據。
-
考古證據:在陜西西安半坡遺址、河南鄭州大河村遺址等多個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碳化大麥籽粒,表明大麥在當時已經作為主要農作物之一被廣泛種植。在長江下游的馬家浜文化遺址也發現了大麥遺存,說明大麥的栽培不僅限于黃河流域,還擴展到了更廣泛的區域。
-
文獻記載:《詩經》中有“黍稷重穋,禾麻菽麥”之句,這里的“麥”即指小麥與大麥。這表明早在周朝時期(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大麥已成為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人們已經開始有意識地進行選種育種工作,以提高產量和品質。
-
遺傳學研究:通過對現代大麥品種及其野生祖先的基因組分析,科學家們發現中國東部地區可能是大麥馴化的發源地之一。這一結論得到了分子生物學數據的支持,進一步證實了中國在大麥起源與傳播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
農業技術的發展: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古代中國人不斷改進耕作技術和工具,如使用石犁、木耙等農具,促進了大麥等農作物的大面積種植。灌溉系統的建設也為大麥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得大麥成為北方旱作農業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不僅是大麥早期栽培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而且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對后世乃至世界其他地區的農業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品名:大麥種子
高度:70~100cm
特點:產量高,耐寒性強,適應性好。
種植量:6~8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全新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