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大麥時,通常推薦使用有機肥作為底肥,如腐熟的農家肥(雞糞、牛糞等),這些肥料能夠提供豐富的養分,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有利于大麥的生長發育。根據土壤測試結果,可以適當補充化學肥料,以確保營養均衡。
-
有機肥的選擇與施用:有機肥是大麥種植中最為推薦的底肥類型。在播種前2-3周,將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均勻撒施于地表,然后通過深耕翻入土中,深度一般為20-30厘米。每畝用量建議為2000-3000公斤,具體用量需根據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調整。有機肥不僅能夠提供氮、磷、鉀等大量元素,還能補充鈣、鎂、硫等中量元素以及鐵、鋅、錳等微量元素,全面滿足大麥生長所需。
-
化學肥料的補充:雖然有機肥能提供較為全面的營養,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額外添加化學肥料來平衡營養。如果土壤測試顯示缺磷或缺鉀,可分別施用過磷酸鈣或硫酸鉀。一般而言,每畝可施用尿素15-20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硫酸鉀10-15公斤。化學肥料應避免直接接觸種子,以免燒苗。
-
微肥的應用:對于一些特定的微量元素缺乏情況,如缺鋅、缺硼等,可以通過施用微肥來解決。微肥的施用方法包括基施、拌種、浸種或葉面噴施,具體用量需遵循產品說明。鋅肥可以采用0.1%-0.2%的硫酸鋅溶液進行葉面噴施,每次間隔7-10天,連續噴施2-3次。
-
土壤改良劑的使用:在土壤板結嚴重或pH值不適宜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土壤改良劑,如石灰、石膏等,以調節土壤酸堿度,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對于酸性土壤,可施用適量的石灰,每畝用量約為50-100公斤;對于鹽堿地,則可施用石膏,每畝用量約為100-150公斤。
種植大麥時,選擇合適的底肥對于提高產量和品質至關重要。合理搭配有機肥與化學肥料,注重微肥的補充,適時使用土壤改良劑,能夠有效促進大麥健康生長,實現高產穩產的目標。
品名:大麥種子
高度:70~100cm
特點:產量高,耐寒性強,適應性好。
種植量:6~8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全新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