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白蠟指的是白蠟樹的一個變種或栽培品種,學名為Fraxinus chinensis var. pubescens。這種樹木在中國分布廣泛,尤其是在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較為常見。以下是關于白皮白蠟的詳細介紹:
-
形態特征:白皮白蠟是一種落葉喬木,高度可達20米左右,樹干通直,樹皮呈灰白色,平滑,有明顯的縱向裂紋。枝條細長,幼時被有短柔毛,后漸脫落。葉子為奇數羽狀復葉,小葉5-9片,對生,邊緣有鋸齒。
-
生態習性:白皮白蠟喜光,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能在多種土壤類型中生長,但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最為適宜。具有較強的抗污染能力,適合城市綠化。
-
用途:白皮白蠟木材堅硬,紋理直,結構細,是優良的家具、建筑及工藝品用材。其樹形優美,樹冠開展,是良好的園林觀賞樹種,常用于行道樹、庭蔭樹等。白蠟樹的種子可以提取蠟質,用于制作蠟燭、肥皂等。
-
繁殖方法:主要通過播種和扦插兩種方式進行繁殖。播種一般在春季進行,選擇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經過催芽處理后播種;扦插則多在夏季進行,選取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作為插穗,插入沙床中,保持濕度,促進生根。
-
文化價值: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白蠟樹象征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古詩詞中常以其比喻品德高潔之人,如唐代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中有“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雖然這里沒有直接提到白蠟樹,但類似的自然景觀往往與高潔的品質相聯系。
-
保護狀況:目前,白皮白蠟并未被列入國家珍稀瀕危植物名錄,但由于過度砍伐和生態環境破壞,部分地區資源有所減少,因此加強保護意識,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顯得尤為重要。
白皮白蠟不僅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值得我們關注和保護的重要樹種之一。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