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蚧(Ericerus pela)**是一種常見的園林害蟲,主要危害白蠟樹、柳樹等樹木,其若蟲和成蟲通過刺吸植物的汁液來獲取營養,嚴重時會導致植物葉片黃化、枝條枯萎甚至整株死亡。以下是對白蠟蚧及其防治方法的詳細介紹:1. 形態特征成蟲:雌成蟲體長約3毫米,雄成蟲體長約1.5毫米。雌成蟲呈橢圓形
**白蠟蚧(Ericerus pela)**是一種常見的園林害蟲,主要危害白蠟樹、柳樹等樹木,其若蟲和成蟲通過刺吸植物的汁液來獲取營養,嚴重時會導致植物葉片黃化、枝條枯萎甚至整株死亡。以下是對白蠟蚧及其防治方法的詳細介紹:
1. 形態特征
- 成蟲:雌成蟲體長約3毫米,雄成蟲體長約1.5毫米。雌成蟲呈橢圓形,背面隆起,灰白色或淡黃色;雄成蟲則較小,體色較深。
- 若蟲:初孵化的若蟲體長約0.5毫米,淡黃色,隨著生長逐漸變為灰白色,體表覆蓋一層薄薄的白色蠟質。
- 卵:卵呈橢圓形,淡黃色,常成堆產于雌蟲體下。
2. 生活習性
- 繁殖周期:白蠟蚧一年發生一代,以受精雌成蟲在樹干、枝條上越冬。次年春季氣溫回升時開始活動,4月中下旬為產卵高峰期。
- 寄主范圍:主要危害白蠟樹、柳樹、榆樹、楓楊等多種闊葉樹。
- 危害特點:若蟲和成蟲群集在枝條、葉片上吸食汁液,造成葉片黃化、脫落,嚴重時導致枝條枯死。
3. 防治方法
3.1 物理防治
- 人工刮除:冬季或早春,用刷子或刮刀將樹干、枝條上的越冬雌成蟲刮除。
- 粘蟲帶:在樹干基部纏繞粘蟲帶,阻止雌成蟲上樹產卵。
3.2 化學防治
- 噴藥時間:若蟲期是化學防治的時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進行噴藥。
- 常用藥劑:
- 吡蟲啉:按說明書稀釋后噴霧,對若蟲效果較好。
- 高效氯氰菊酯: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對成蟲和若蟲均有效。
- 螺蟲乙酯:長效內吸劑,可保護植物長達數月。
3.3 生物防治
- 天敵利用:保護和利用白蠟蚧的天敵,如瓢蟲、草蛉、寄生蜂等,可以有效控制其種群數量。
- 生物農藥:使用白僵菌、綠僵菌等生物制劑,對白蠟蚧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4. 綜合管理
- 加強栽培管理:合理修剪,增強樹勢,提高樹木的抗蟲能力。
- 監測預警:定期檢查樹木,發現蟲情及時處理,防止擴散。
- 生態調控:通過種植多種植物,增加生物多樣性,減少害蟲的發生。
5. 注意事項
- 交替用藥:避免長期使用同一種藥劑,以防害蟲產生抗藥性。
- 安全防護:噴藥時應佩戴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避免藥劑接觸皮膚和吸入呼吸道。
- 環境保護:選擇低毒、低殘留的藥劑,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通過以上綜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白蠟蚧的危害,保護園林樹木的健康生長。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