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樹是一種屬于木犀科(Oleaceae)的落葉喬木,廣泛分布在北半球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包括中國、歐洲、北美等地。在中國,白蠟樹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及長江流域。白蠟樹的主要特征形態特征:白蠟樹高可達20-30米,樹冠寬闊,呈卵圓形或圓錐形。樹皮灰
白蠟樹是一種屬于木犀科(Oleaceae)的落葉喬木,廣泛分布在北半球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包括中國、歐洲、北美等地。在中國,白蠟樹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及長江流域。
白蠟樹的主要特征
-
形態特征:白蠟樹高可達20-30米,樹冠寬闊,呈卵圓形或圓錐形。樹皮灰褐色,幼時平滑,老時裂成不規則的塊狀。枝條開展,小枝細長,無毛或微被柔毛。
-
葉子:葉對生,奇數羽狀復葉,長15-30厘米,小葉5-9片,橢圓形至披針形,邊緣有鋸齒,葉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秋季變黃。
-
花與果實:花小,黃綠色,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期4-5月。果實為翅果,長橢圓形,成熟時呈黃褐色,9-10月成熟。
生態習性
- 生長環境:白蠟樹適應性強,耐寒、耐旱、耐瘠薄,喜光,也稍耐陰。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
- 生態作用:白蠟樹是優良的行道樹和庭園樹種,具有較強的吸塵和降噪能力,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經濟價值
- 木材用途:白蠟樹木材堅硬,紋理直,結構細密,易于加工,是制作家具、地板、雕刻品等的優質材料。
- 藥用價值:白蠟樹的樹皮、根皮、果實等部位均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常用于治療風濕關節炎、水腫等疾病。
- 觀賞價值:白蠟樹樹形優美,秋葉金黃,是重要的園林觀賞樹種,常用于公園、街道綠化。
文化意義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白蠟樹象征著堅韌不拔和長壽,常被種植在寺廟、庭院中,寓意吉祥如意。白蠟樹還被一些地方選為市樹或縣樹,如中國的南京市。
種類與分布
- 主要種類:常見的白蠟樹種類有白蠟(Fraxinus chinensis)、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歐洲白蠟(Fraxinus excelsior)等。
- 分布范圍:白蠟樹在中國的分布較為廣泛,尤其在東北、華北、西北及長江流域較為常見。在歐洲和北美也有多種白蠟樹的分布。
保護與管理
近年來,由于氣候變化和人為破壞,部分地區的白蠟樹受到威脅。加強對白蠟樹的保護和管理,合理利用其資源,對于維護生態平衡和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白蠟樹不僅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樹種,也是生態建設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和保護。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