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蠟條是木犀科白蠟樹屬的植物,學名為Fraxinus yunnanensis,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部的云南省、四川省等地。該樹種屬于落葉喬木,生長于海拔1000-2500米的山地森林中。形態特征樹干與枝條:樹高可達20米,樹皮灰褐色,裂成不
云南白蠟條是木犀科白蠟樹屬的植物,學名為Fraxinus yunnanensis,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部的云南省、四川省等地。該樹種屬于落葉喬木,生長于海拔1000-2500米的山地森林中。
形態特征
- 樹干與枝條:樹高可達20米,樹皮灰褐色,裂成不規則片狀脫落;小枝細長,黃褐色或淡灰色,無毛。
- 葉子:為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5-9枚,紙質至革質,邊緣具鋸齒,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秋季變黃。
- 花:花期4-5月,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黃綠色,兩性,雄蕊2枚,雌蕊由2心皮組成。
- 果實:翅果扁平,長橢圓形,成熟時呈黃色或淡褐色,內含一粒種子,果期8-10月。
生態習性
云南白蠟條喜光,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在自然環境中,它通常與其他闊葉樹種混交生長,形成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
用途價值
- 木材利用:木材結構均勻,紋理直,易加工,可用于制作家具、農具手柄等。
- 藥用價值:樹皮和根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民間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等。
- 觀賞價值:春季新葉嫩綠,秋季葉片金黃,是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
- 生態功能:作為本土樹種,對于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分布范圍
除中國西南地區外,也有少量分布于越南北部山區。由于其特定的生態環境需求,目前野外種群數量較少,已被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云南白蠟條不僅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林木資源,而且在維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生態平衡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