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白蠟(學名:Fraxinus rhynchophylla) 是一種屬于木犀科(Oleaceae)的落葉喬木,主要分布在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在中國,它廣泛分布在東北、華北以及西北的部分地區,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樹種和觀賞樹種
小葉白蠟(學名:Fraxinus rhynchophylla) 是一種屬于木犀科(Oleaceae)的落葉喬木,主要分布在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在中國,它廣泛分布在東北、華北以及西北的部分地區,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樹種和觀賞樹種。
形態特征
- 樹形:小葉白蠟為中等大小的喬木,高度可達10-20米,樹冠圓形或卵圓形。
- 樹皮:幼時灰綠色,成熟后呈灰褐色,有縱裂紋。
- 枝條:幼枝黃綠色,光滑或微被短柔毛,老枝灰褐色,無毛。
- 葉子:奇數羽狀復葉,長15-30厘米;小葉5-9片,對生,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3-8厘米,寬1.5-3厘米,先端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無毛或僅沿脈有稀疏短柔毛。
- 花:圓錐花序頂生,花小,黃綠色,兩性,5基數,花期4-5月。
- 果實:翅果,長橢圓形,長2-3厘米,寬約6毫米,頂端鈍圓,兩側有狹翅,成熟時黃褐色,果期9-10月。
生態習性
- 光照:喜光,稍耐陰。
- 土壤:適應性強,能耐干旱、瘠薄,但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為佳。
- 溫度:耐寒,能耐受-30℃的低溫。
- 水分:耐旱,不耐水濕。
分布與生境
小葉白蠟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甘肅等地,多生長于山地、丘陵及平原地區的林緣、灌叢中或作為行道樹種植。
經濟價值
- 木材:材質堅硬,紋理直,易加工,可用于制作家具、農具、車船零件等。
- 藥用:樹皮和根皮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療風濕痛、跌打損傷等。
- 觀賞:樹形美觀,秋季葉色變黃,是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
- 生態:能有效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是北方地區重要的防護林樹種之一。
文化意義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白蠟樹象征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常被用來比喻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些地方,白蠟樹還被視為吉祥之物,種植于庭院中以祈求家庭幸福安康。
保護現狀
雖然小葉白蠟分布較廣,但由于過度采伐和生態環境的破壞,部分地區資源有所減少。加強對其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顯得尤為重要。
以上信息綜合自《中國植物志》及相關文獻資料,旨在提供全面而準確的小葉白蠟相關知識。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