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白蠟屬于木犀科(Oleaceae)白蠟樹屬(Fraxinus)。分類學位置:在植物分類系統中,小葉白蠟被歸類為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捩花目(Scrophulariales)、木犀
小葉白蠟屬于木犀科(Oleaceae)白蠟樹屬(Fraxinus)。
- 分類學位置:在植物分類系統中,小葉白蠟被歸類為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捩花目(Scrophulariales)、木犀科(Oleaceae)。木犀科是一類包含約25個屬、600種植物的大家族,主要分布在溫帶和熱帶地區,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生態意義。
- 屬內地位:白蠟樹屬(Fraxinus)是木犀科下的一個大屬,全球約有45-65種,廣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溫帶至亞熱帶區域。該屬植物多為落葉喬木或灌木,部分種類耐寒性強,適應性廣,是城市綠化、園林景觀建設中的常見樹種。
- 形態特征:小葉白蠟通常指Fraxinus velutina 'Compacta'或Fraxinus pennsylvanica 'Compacta'等緊湊型栽培品種,其特點是樹冠緊密、枝條細密、葉片較小。標準的小葉白蠟(如Fraxinus chinensis var. rhynchophylla)則為中國特有種,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樹皮灰褐色,裂成片狀脫落;奇數羽狀復葉對生,小葉5-9枚,邊緣具鋸齒;花黃綠色,圓錐花序頂生;翅果線形,成熟時淡黃色。
- 地理分布與生態環境:原產于中國北部及東北部,現已被引種至世界各地作為觀賞樹木種植。偏好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環境,耐干旱、耐瘠薄,但不耐水濕。
- 應用價值:小葉白蠟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可用于行道樹、庭園綠化等;同時其木材堅硬致密,紋理美觀,可制作家具、工藝品等;某些白蠟樹種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例如《本草綱目》記載白蠟樹皮可用于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等功效。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