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樹(Sapium sebiferum)與白蠟樹(Fraxinus spp.)屬于不同的植物科屬,它們在形態特征、生態習性以及用途上都有明顯的區別。科屬不同:烏桕樹屬于大戟科(Euphorbiaceae),而白蠟樹則屬于木
烏桕樹(Sapium sebiferum)與白蠟樹(Fraxinus spp.)屬于不同的植物科屬,它們在形態特征、生態習性以及用途上都有明顯的區別。
-
科屬不同:
- 烏桕樹屬于大戟科(Euphorbiaceae),而白蠟樹則屬于木犀科(Oleaceae)。這一基本分類差異決定了兩者在生物學特性上的諸多不同。
-
形態特征對比:
- 葉子形狀:烏桕的葉片為單葉互生,呈卵形或橢圓形,邊緣具鋸齒;白蠟樹的葉片多為羽狀復葉,小葉對生,形狀較窄長。
- 花序結構:烏桕花小而不顯眼,聚集成頂生的穗狀花序;白蠟樹的花則為圓錐花序,通常春季開花,顏色從白色到淡黃色不等。
- 果實類型:烏桕結蒴果,成熟時三裂,內含黑色種子,外被白色蠟質層;白蠟樹則結果實為翅果,成熟后隨風傳播。
- 樹干皮色:烏桕樹皮灰褐色,表面平滑或有細裂紋;白蠟樹皮顏色更深,呈灰黑色,且常有縱向裂縫。
-
生長環境及分布:
- 烏桕耐旱、耐瘠薄,適應性強,廣泛分布于中國南方地區,尤其在丘陵山地較為常見;白蠟樹喜濕潤肥沃土壤,主要分布在溫帶至亞熱帶區域,如北美洲、歐洲及亞洲部分地區。
-
經濟價值與應用:
- 烏桕:其種子富含油脂,可提取工業用油;木材輕軟,適用于制作家具、農具等;烏桕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根、葉均可入藥。
- 白蠟樹:木材堅硬耐用,是優良的建筑、家具材料;樹皮可提取鞣質用于制革;部分種類的白蠟樹還可用作觀賞植物。
-
生態作用:
- 烏桕能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地力,對于防止水土流失有一定效果;它也是良好的蜜源植物。
- 白蠟樹作為城市綠化樹種,不僅美化環境,還能凈化空氣,吸收有害氣體,提升城市生態質量。
盡管烏桕樹和白蠟樹在外形上可能有某些相似之處,但它們在分類學地位、外觀特點、生態適應性和經濟利用價值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了解這些差異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這兩種樹木,并合理利用它們各自的優點。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