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樹上的蚧殼蟲是一種常見的植物害蟲,學名為Ceroplastes ceriferus(印度蠟蚧)或Pulvinaria japonica(日本軟蚧),它們主要寄生在白蠟樹等植物上,通過吸取植物汁液造成危害。形態特征:成蟲雌性無翅,
白蠟樹上的蚧殼蟲是一種常見的植物害蟲,學名為Ceroplastes ceriferus(印度蠟蚧)或Pulvinaria japonica(日本軟蚧),它們主要寄生在白蠟樹等植物上,通過吸取植物汁液造成危害。
-
形態特征:
- 成蟲雌性無翅,雄性有翅。雌蟲體表覆蓋一層白色蠟質物質,形成一個圓形或橢圓形的蠟殼,直徑約2-5毫米;雄蟲較小,成蟲期短暫。
- 幼蟲(若蟲)初期為淡黃色,逐漸分泌蠟質物質形成保護殼。
-
生活習性:
- 蚧殼蟲多在春季開始活動,夏季是其繁殖高峰期。它們通常群集于枝條、葉柄及葉片背面,以刺吸式口器插入植物組織中吸取汁液。
- 雌蟲一生大部分時間固定不動,雄蟲則能短距離飛行尋找配偶。
-
對白蠟樹的危害:
- 大量蚧殼蟲聚集會導致樹木生長不良,葉片黃化脫落,嚴重時可致整株死亡。
- 分泌物(蜜露)還會誘發煤污病,影響光合作用,進一步削弱樹勢。
-
防治措施:
- 物理方法:冬季修剪病弱枝條,減少越冬蟲源;使用軟刷清除少量蟲體。
- 化學防治:春季若蟲孵化期噴灑觸殺劑如吡蟲啉、噻嗪酮等農藥,注意輪換用藥避免抗藥性產生。
- 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天敵如瓢蟲、草蛉等自然控制害蟲數量。
-
生態意義:
- 盡管蚧殼蟲對白蠟樹構成威脅,但它們也是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為某些鳥類和昆蟲提供了食物來源。
對于白蠟樹上的蚧殼蟲問題,應采取綜合管理策略,既要及時有效地控制害蟲,也要考慮到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