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樹(學名:Fraxinus spp.)通常選擇與同屬植物進行嫁接,以保證親和力和成活率。最常用的砧木是白蠟樹本身的不同品種或近緣種,如歐洲白蠟(Fraxinus excelsior)、美洲白蠟(Fraxinus americana)等。
-
歐洲白蠟(Fraxinus excelsior):作為砧木,歐洲白蠟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抗病性,能夠有效支持嫁接苗的生長。尤其在歐洲地區,它被廣泛用于白蠟樹的繁殖。
-
美洲白蠟(Fraxinus americana):美洲白蠟同樣是一種優秀的砧木選擇,尤其適用于提高嫁接苗的耐寒性和抗病能力。它在美國中西部和東部地區應用較為普遍。
-
中國白蠟(Fraxinus chinensis):在中國,本地的中國白蠟也是良好的砧木材料,適合嫁接各種觀賞型白蠟樹。它對環境的適應性強,能夠較好地促進嫁接苗的生長發育。
-
其他近緣種:除了上述幾種常見的砧木外,還可以考慮使用其他同屬的近緣種,如日本白蠟(Fraxinus japonica)、朝鮮白蠟(Fraxinus mandschurica)等,這些樹種在特定條件下也能表現出良好的嫁接效果。
嫁接技術要點
- 選擇健康無病蟲害的砧木和接穗:確保砧木和接穗均為健康植株,無明顯病蟲害,這是提高嫁接成功率的關鍵。
- 適宜的嫁接時間:春季是白蠟樹嫁接的時期,此時氣溫逐漸回暖,有利于傷口愈合和新芽萌發。
- 正確的嫁接方法:常用的嫁接方法包括切接、劈接和芽接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切接適用于較大直徑的砧木,而芽接則多用于較小的砧木。
- 嫁接后的管理:嫁接后要及時去除競爭枝,保持適當的濕度和溫度,定期檢查嫁接部位是否愈合良好,及時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
通過選擇合適的砧木和掌握正確的嫁接技術,可以顯著提高白蠟樹嫁接的成功率,培育出優質健康的白蠟樹苗木。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