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白蠟樹(學名:Sorbus pohuashanensis)是一種屬于薔薇科白蠟樹屬的落葉喬木或灌木,廣泛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及西北地區,是溫帶森林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對山白蠟樹葉的詳細介紹:形態特征葉片形態:山白蠟樹的葉子為奇數羽狀復葉
山白蠟樹(學名:Sorbus pohuashanensis)是一種屬于薔薇科白蠟樹屬的落葉喬木或灌木,廣泛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及西北地區,是溫帶森林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對山白蠟樹葉的詳細介紹:
形態特征
- 葉片形態:山白蠟樹的葉子為奇數羽狀復葉,通常由5至11片小葉組成,小葉邊緣具有鋸齒,葉面光滑或微被毛,顏色鮮綠,在秋季轉為金黃色或紅色,非常美麗。
- 葉長與寬度:單個小葉長度大約在3-7厘米之間,寬度約為1.5-3厘米。
- 葉脈結構:主脈明顯,側脈細密,呈羽狀排列。
生長習性
- 山白蠟樹喜光,耐寒,適應性強,能在多種土壤條件下生長,但以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最為適宜。
- 其根系發達,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常被用于綠化造林和生態修復項目中。
季節變化
- 春季時,新葉萌發,整棵樹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 夏季,葉片濃綠,提供良好的遮陰效果。
- 秋季,隨著氣溫下降,葉片逐漸變為鮮艷的黃色或紅色,極具觀賞價值。
- 冬季,雖然葉子會脫落,但其枝干依然展現出獨特的自然美。
應用價值
- 園林綠化:由于其美麗的秋色和較強的適應能力,山白蠟樹常被用作城市綠化、公園景觀設計中的重要元素。
- 藥用價值:在傳統中醫中,山白蠟樹的部分部位如果實、樹皮等被認為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可用于治療風濕痛、跌打損傷等癥狀。
- 生態作用:作為重要的鄉土樹種之一,山白蠟樹對于保持生物多樣性、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結論
山白蠟樹不僅擁有優美的外觀和豐富的季節變化特點,還具備較高的應用價值,無論是作為觀賞植物還是生態建設材料,都值得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利用。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