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白蠟(學名:Fraxinus velutina)與洋白蠟(學名:Fraxinus americana)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們的原產地、葉片形態、樹形以及用途等方面。原產地:小葉白蠟原產于北美洲西部,主要分布在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而洋白蠟則廣泛分布于北美洲東部,從加拿大南部至美國東南部都有
小葉白蠟(學名:Fraxinus velutina)與洋白蠟(學名:Fraxinus americana)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們的原產地、葉片形態、樹形以及用途等方面。
-
原產地:小葉白蠟原產于北美洲西部,主要分布在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而洋白蠟則廣泛分布于北美洲東部,從加拿大南部至美國東南部都有其身影。
-
葉片特征:
- 小葉白蠟的葉子為奇數羽狀復葉,小葉數目通常5-9片,葉片邊緣平滑或有細鋸齒,表面綠色,背面呈淡綠色,質地較薄。
- 洋白蠟同樣具有奇數羽狀復葉,但其小葉數量較多,可達7-11片,且葉緣鋸齒更為明顯,葉面顏色深綠,背面灰白色,質感厚實。
-
樹形及生長習性:
- 小葉白蠟樹冠開闊,枝條下垂,樹高一般不超過20米,適應性強,耐干旱、瘠薄土壤,適合種植在公園、街道兩側作為觀賞樹木。
- 洋白蠟樹形直立挺拔,樹干通直,可高達30米以上,枝葉繁茂,是優良的行道樹種,對環境條件要求較高,偏好濕潤肥沃的土壤。
-
用途差異:
- 小葉白蠟因其美觀的外形和較強的適應能力,在城市綠化中被廣泛應用,同時也可用于制作家具、工藝品等。
- 洋白蠟木材堅硬耐用,紋理美觀,是優質的建筑用材和家具材料,此外還常用于造紙工業。
-
生態價值:兩種白蠟樹均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改善空氣質量,同時為多種鳥類提供棲息地和食物來源,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
-
病蟲害抗性:近年來,由于白蠟樹枯梢病(由真菌Hymenoscyphus pseudoalbidus引起)的蔓延,許多地區的白蠟樹受到了嚴重威脅。相比之下,洋白蠟對此病害的抵抗力較強,而小葉白蠟則較為敏感。
雖然小葉白蠟與洋白蠟同屬白蠟屬植物,但在外觀特征、生態習性及應用領域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選擇時需根據具體需求進行考慮。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