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臺柏(油松)與側柏的主要區別在于形態特征、生長環境和用途等方面。
-
形態特征:二臺柏,學名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屬于松科松屬的常綠喬木,樹皮呈紅褐色或暗灰褐色,裂成不規則鱗片狀脫落;針葉2針一束,長7-15厘米,細長而柔軟,邊緣有細鋸齒;球果卵圓形或圓錐形,成熟時黃褐色。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屬于柏科側柏屬的常綠喬木或灌木,樹皮淺灰色至深灰色,裂成條片狀脫落;葉為鱗片狀或刺狀,小枝扁平,葉背有白色氣孔帶;球果近球形,成熟時黃褐色。
-
生長環境:二臺柏適應性強,耐旱、耐瘠薄,喜歡陽光充足的環境,常見于中國北方的山地、丘陵地區。側柏對土壤要求不高,耐干旱、耐貧瘠,但更喜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廣泛分布于中國南北各地,尤其在華北、東北及長江流域較為常見。
-
用途:二臺柏因其木材堅硬、紋理直、結構細密,是優質的建筑、家具材料;其樹脂可提取松香和松節油,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側柏除了作為園林綠化樹種外,還被用于制作棺木、工藝品等,其枝葉可提煉精油,用于香料工業;側柏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其根、葉、果實均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平喘的功效。
-
生態作用:二臺柏和側柏均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由于二臺柏更耐干旱、寒冷,因此在防風固沙方面表現更為突出;而側柏則因其較強的適應性和觀賞性,在城市綠化中應用更加廣泛。
-
文化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二臺柏和側柏都象征著堅強不屈、長壽吉祥的美好寓意。但相比之下,側柏因其四季常青、姿態優美而更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常出現在古詩詞畫作之中,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盡管二臺柏與側柏同為中國常見的樹種,但在形態、生態習性以及人文價值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品名:側柏苗
高度:60~200cm
特點:耐寒性強,四季常綠,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盆栽苗/裸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