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與石上柏(Sedum lineare)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們的植物分類、生長習性、形態特征以及用途等方面。以下是詳細的對比分析:植物分類:石側柏屬于柏科(Cupressaceae),是一種常綠喬木。石上柏屬于景天科(Crassul
石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與石上柏(Sedum lineare)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們的植物分類、生長習性、形態特征以及用途等方面。以下是詳細的對比分析:
-
植物分類:
- 石側柏屬于柏科(Cupressaceae),是一種常綠喬木。
- 石上柏屬于景天科(Crassulaceae),是一種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
-
生長習性:
- 石側柏:通常生長在山坡、山谷、林緣等環境中,耐旱、耐寒,適應性強,生長速度較慢,樹齡可達數百年。
- 石上柏:多生長在巖石縫隙、墻縫、屋頂等環境中,喜光、耐旱,對土壤要求不高,生長迅速,常用于巖石園或盆栽觀賞。
-
形態特征:
- 石側柏:
- 樹干直立,樹皮紅褐色,裂成薄片狀脫落。
- 葉片為鱗片狀,緊密貼生于枝條上,呈綠色或藍綠色。
- 球果近球形,成熟時呈紅褐色。
- 石上柏:
- 植株低矮,莖細長,匍匐生長或半直立。
- 葉片細長線形,肉質,呈綠色或灰綠色,邊緣有時帶紅色。
- 花小,黃色或白色,聚傘花序頂生。
- 石側柏:
-
用途:
- 石側柏:
- 主要用于園林綠化,作為行道樹、庭蔭樹或孤植樹。
- 木材可用于建筑、家具制作等。
- 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其葉和枝可提取精油,用于治療感冒、咳嗽等。
- 石上柏:
- 常用于巖石園、屋頂花園或盆栽觀賞,因其耐旱、易養護,適合城市綠化。
- 也可作為地被植物,覆蓋裸露地面,防止水土流失。
- 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全草可入藥,用于清熱解毒、止血等。
- 石側柏:
-
生態習性:
- 石側柏:對環境適應性強,耐干旱、貧瘠土壤,但不耐水濕,適宜在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中生長。
- 石上柏:耐旱、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可在石灰巖、砂質土等貧瘠環境中生長良好。
-
繁殖方式:
- 石側柏:主要通過種子繁殖,也可進行扦插繁殖。
- 石上柏:主要通過分株繁殖,也可進行扦插繁殖。
-
分布范圍:
- 石側柏:原產于中國,廣泛分布于華北、西北、華東等地,也引種到其他國家和地區。
- 石上柏:原產于亞洲東部,分布于中國、日本、韓國等地,現已被引種到世界許多地方。
石側柏和石上柏在植物分類、生長習性、形態特征、用途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了解這些區別有助于更好地選擇和應用這兩種植物。
品名:側柏苗
高度:60~200cm
特點:耐寒性強,四季常綠,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盆栽苗/裸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