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柏葉和柏子仁在傳統(tǒng)中醫(yī)中均被視為藥材,它們分別來源于同一種植物——側柏(學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但使用部位不同,功效也有所區(qū)別。側柏葉來源:側柏的葉子。性味歸經:苦、澀,微寒;歸肺、肝、脾經。主要功效:涼血止血:用于治療吐血、衄血、尿血等出血癥狀。清熱解毒:對于熱毒引
側柏葉和柏子仁在傳統(tǒng)中醫(yī)中均被視為藥材,它們分別來源于同一種植物——側柏(學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但使用部位不同,功效也有所區(qū)別。
側柏葉
- 來源:側柏的葉子。
- 性味歸經:苦、澀,微寒;歸肺、肝、脾經。
- 主要功效:
- 涼血止血:用于治療吐血、衄血、尿血等出血癥狀。
- 清熱解毒:對于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有一定的療效。
- 化痰止咳:適用于風熱咳嗽、喉痹等癥。
- 用法用量:煎湯內服,常用量為3~9克;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患處。
-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
柏子仁
- 來源:側柏的成熟種子。
- 性味歸經:甘、平;歸心、腎經。
- 主要功效:
- 養(yǎng)心安神:對于心悸失眠、多夢易醒等癥狀有良好的調理作用。
- 潤腸通便:適合于老年人及體弱者因津液不足導致的便秘問題。
- 用法用量:煎湯內服,常用量為6~12克;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腹瀉患者不宜使用。
綜合比較
雖然側柏葉與柏子仁同屬側柏的不同部分,但在臨床應用上各有側重。側柏葉偏重于清熱涼血、化痰止咳,而柏子仁則更傾向于養(yǎng)心安神、潤腸通便。兩者均可單獨使用,也可根據病情需要配伍其他藥物共同煎煮以增強療效。
在使用任何中藥之前,建議咨詢專業(yè)醫(yī)師,確保安全有效。
品名:側柏苗
高度:60~200cm
特點:耐寒性強,四季常綠,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qū)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guī)格:盆栽苗/裸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