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柏葉與旱蓮草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們的植物來源、外觀特征、藥用部位及功效作用等方面。植物來源不同:側柏葉來源于柏科植物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的葉子。旱蓮草則來自菊科植物鱧腸(Eclipta pro
側柏葉與旱蓮草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們的植物來源、外觀特征、藥用部位及功效作用等方面。
-
植物來源不同:
-
外觀特征差異:
- 側柏葉為細長條形,顏色深綠,質地較硬,排列緊密;冬季不落,常青。
- 旱蓮草莖直立或匍匐生長,葉片互生,形狀多變,通常為卵圓形至披針形,邊緣有鋸齒,花小而白,生于枝頂或葉腋。
-
藥用部位區別:
- 側柏葉主要使用其新鮮或干燥的葉片部分入藥。
- 旱蓮草則是整株植物均可入藥,包括根、莖、葉等。
-
性味歸經:
- 側柏葉性微寒,味苦澀,歸肺、肝、腎經。
- 旱蓮草性涼,味甘、淡,歸心、肝、腎經。
-
功效作用對比:
- 側柏葉具有清熱解毒、止血、利尿消腫的功效,用于治療咳血、吐血、衄血、尿血、痔瘡出血、濕疹等癥。
- 旱蓮草則以滋補肝腎、烏發養顏、涼血止血著稱,適用于脫發、白發、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等癥狀,同時對跌打損傷也有一定的療效。
-
應用范圍:
- 側柏葉在中醫臨床上主要用于各種出血性疾病以及皮膚病的治療。
- 旱蓮草除了用于上述病癥外,在美容養顏方面也受到廣泛重視,常被制成洗發水、護發素等產品。
雖然側柏葉和旱蓮草都屬于中藥材范疇,但兩者無論從植物學特性還是醫療用途上都有著明顯的差異,因此在實際應用時需要根據具體病情和個人體質來選擇合適的藥材。
品名:側柏苗
高度:60~200cm
特點:耐寒性強,四季常綠,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盆栽苗/裸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