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柏屬(Platycladus) 是柏科下的一個小型屬,目前僅包含一種植物,即 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在一些分類系統中,側柏曾被歸入柏木屬(Thuja)或圓柏屬(Sabina)。以下是對側柏及其相關植物的詳細介紹:
1. 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 學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
- 別名:扁柏、香柏、柏樹、柏木等
- 分布:原產于中國,廣泛分布于中國北方及部分南方地區,日本、朝鮮半島也有分布。
- 形態特征:
- 樹形:常綠喬木,樹高可達20米,樹冠呈塔形或圓錐形。
- 枝條:枝條細長,水平展開,小枝扁平,呈羽狀排列。
- 葉:鱗形葉,對生,長1-3毫米,先端銳尖,背面有腺點。
- 球果:球果卵圓形,成熟時紅褐色,直徑約8-10毫米,種子扁平,有翅。
- 生態習性:
- 喜光,耐旱,耐寒,適應性強,能在多種土壤中生長。
- 耐修剪,常用于園林綠化和防風固沙。
- 用途:
- 園林綠化:常用作行道樹、庭園樹、籬笆等。
- 藥用:側柏葉和樹皮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等功效。
- 木材:木材紋理美觀,耐腐蝕,可用于制作家具、工藝品等。
2. 相關植物
雖然側柏屬僅包含一種植物,但在柏科中有一些與其形態相似或親緣關系較近的植物,可以作為參考:
-
圓柏屬(Sabina)
- 圓柏(Sabina chinensis):又稱中國圓柏,與側柏形態相似,但枝條更細,葉色更深。
- 刺柏(Sabina vulgaris):又稱刺柏,枝條較硬,葉尖銳利。
-
柏木屬(Thuja)
- 北美白杉(Thuja occidentalis):又稱北美香柏,樹形較高大,葉色鮮綠,球果較小。
- 日本柏(Thuja standishii):樹形緊湊,葉色深綠,常用于園林綠化。
3. 分類學上的爭議
在一些早期的分類系統中,側柏曾被歸入柏木屬(Thuja)或圓柏屬(Sabina),但現代分子生物學研究支持將其單獨列為一個屬。主要依據包括:
- 形態特征:側柏的球果和葉形與其他屬的植物有明顯區別。
- 分子證據:DNA序列分析顯示側柏與柏木屬和圓柏屬的親緣關系較遠。
4. 文化意義
側柏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常被視為長壽、堅強和吉祥的象征。古代文人墨客常以側柏為題材,創作詩詞歌賦。側柏還常用于陵墓、寺廟等場所,寄托人們對逝者的哀思和對神靈的崇敬。
5. 保護與利用
由于其廣泛的用途和良好的生態適應性,側柏在許多地區被大量種植。過度采伐和生態環境破壞也導致了一些地區的側柏資源減少。合理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側柏資源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可以看到側柏不僅在形態上具有獨特的特點,還在生態、文化和經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品名:側柏苗
高度:60~200cm
特點:耐寒性強,四季常綠,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盆栽苗/裸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