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蓮草、仙鶴草與側柏葉均為傳統中醫中常用的草藥,具有各自獨特的藥用價值和應用范圍。
-
旱蓮草(墨旱蓮):學名為Eclipta prostrata (L.) L.,屬于菊科植物。旱蓮草性味甘、酸、涼,歸肝、腎經。主要功效為滋補肝腎、烏須發、止血、解毒。臨床上常用于治療肝腎陰虛引起的頭暈目眩、須發早白、牙齒松動、崩漏帶下等癥?,F代研究發現,旱蓮草還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種生物活性。
-
仙鶴草:學名Agrimonia pilosa Ledeb.,為薔薇科仙鶴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仙鶴草味苦、澀,性平,入心、肝二經。其主要功能是收斂止血、清熱解毒、利尿消腫。適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以及濕熱黃疸、水腫等癥狀。仙鶴草對于緩解風濕痹痛也有一定效果。
-
側柏葉:來源于柏科植物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的干燥枝梢及葉。側柏葉性味苦、澀,微寒,歸肺、肝、大腸經。它能涼血止血、祛風利濕、散瘀解毒。在中醫里,側柏葉主要用于治療咯血、吐血、尿血、痔瘡出血、風濕痹痛、濕疹瘙癢等問題。側柏葉還被用來制作成香料或熏香,有助于凈化空氣、驅蟲防蛀。
這三種藥材雖然都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但它們的作用機理和適用范圍有所不同:
- 旱蓮草側重于滋陰養血、固腎強腰;
- 仙鶴草則更偏向于收斂止血、清熱利濕;
- 而側柏葉除了具備良好的止血能力外,還擅長于祛風除濕、消腫解毒。
在具體使用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配伍使用,以達到療效。由于這些草藥可能與其他藥物發生相互作用,或對某些人群不適宜,使用前咨詢專業醫師的意見。
品名:側柏苗
高度:60~200cm
特點:耐寒性強,四季常綠,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盆栽苗/裸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