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柏樹上的果實是球果(或稱種鱗果),這種果實是一種由多個種鱗組成的結構,成熟時通常呈棕色。側柏(學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又稱扁柏、柏木等,屬于柏科側柏屬的常綠喬木或灌木。其球果并非真正的果實,而是裸子植物特有的生殖結構,與被子植物的果實不同,不包含在果實壁內的種子。
側柏球果的特征
-
形態結構:側柏的球果較小,直徑一般在0.6-1.2厘米之間,由多個木質化的種鱗緊密排列而成。每個種鱗的基部有1-2顆種子,成熟后種鱗會裂開,釋放出種子。
-
生長周期:側柏的球果從春季開始發育,經過夏季和秋季的生長,通常在秋季成熟。成熟后的球果顏色由綠色逐漸變為黃褐色或棕褐色。
-
生態作用:側柏球果不僅是種子傳播的重要方式,還為許多鳥類提供了食物來源。松鼠、啄木鳥等動物會食用球果中的種子,有助于種子的擴散。
-
藥用價值:側柏球果及其枝葉在傳統中醫中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等功效。但需使用前應咨詢專業醫師,確保安全有效。
-
觀賞價值:側柏樹形優美,四季常青,球果成熟時呈現出的深褐色也為園林景觀增添了獨特的美感,因此常被用于城市綠化和庭院美化。
側柏的其他信息
-
分布范圍:側柏原產于中國,廣泛分布于中國北方及部分南方地區,同時也在日本、朝鮮半島等地有分布。由于其適應性強,現已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引種栽培。
-
環境適應性:側柏耐旱、耐寒、抗風沙,對土壤要求不高,能夠在多種環境中生長,是優良的防風固沙樹種。
-
文化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柏樹象征著長壽和堅強,常被種植于陵園、廟宇周圍,以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和對神靈的敬畏。
側柏樹上的球果不僅是其繁殖后代的關鍵結構,還具有多方面的生態、經濟和文化價值。
品名:側柏苗
高度:60~200cm
特點:耐寒性強,四季常綠,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盆栽苗/裸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