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振寺的側柏樹屬于柏科側柏屬(Platycladus orientalis),又名扁柏、香柏,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常綠喬木。
側柏樹在中國分布廣泛,從東北至華南,西至四川、西藏均有栽培。熱振寺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林周縣境內,是藏傳佛教噶當派的重要寺院之一。寺內的側柏樹作為該地區(qū)特有的植物,不僅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價值,還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和宗教意義。
生長習性
側柏樹喜光,耐干旱、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長。其根系發(fā)達,抗風能力強,能夠適應多種氣候條件,包括寒冷的高原環(huán)境。在熱振寺這樣高海拔的地區(qū),側柏樹依然能夠茁壯成長,成為寺院周圍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形態(tài)特征
- 樹形:側柏樹為常綠喬木,樹干通直,樹冠呈圓錐形或塔形。
- 葉:葉為鱗片狀,緊密貼生于小枝上,呈螺旋狀排列,葉片細小,長約1-2毫米,背面有明顯的腺點。
- 花:雌雄同株,球花單生枝頂,雄球花黃色,雌球花綠色。
- 果:球果近球形,成熟時呈紅褐色,內含數(shù)粒種子。
文化與宗教意義
在藏傳佛教中,樹木往往被視為神圣之物,具有凈化心靈的作用。熱振寺的側柏樹不僅是自然景觀的一部分,更是僧侶們修行時的精神寄托。相傳,這些古老的側柏樹見證了寺院的歷史變遷,承載了無數(shù)信徒的祈愿與祝福。每年的特定節(jié)日,信眾會圍繞著這些古樹轉經祈福,以求得庇護與吉祥。
保護現(xiàn)狀
由于側柏樹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加之其生長緩慢,因此在某些地區(qū)面臨著過度采伐的威脅。為了保護這一珍貴資源,熱振寺及周邊地區(q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游客采摘樹葉、果實等行為,加強對古樹名木的監(jiān)測與養(yǎng)護,確保它們能夠健康地生長下去。
熱振寺的側柏樹不僅是一種重要的自然植物,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在維護當?shù)厣鷳B(tài)系統(tǒng)平衡的也傳承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品名:側柏苗
高度:60~200cm
特點:耐寒性強,四季常綠,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qū)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guī)格:盆栽苗/裸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