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柏葉的同類藥物主要包括大薊、小薊、地榆、槐花等。這些植物在傳統中醫中被廣泛使用,具有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療出血性疾病、痔瘡、癰腫等病癥。以下是這些藥物的具體介紹:大薊(學名:Cirsium japonicum)性味歸經:味甘、苦,
側柏葉的同類藥物主要包括大薊、小薊、地榆、槐花等。這些植物在傳統中醫中被廣泛使用,具有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療出血性疾病、痔瘡、癰腫等病癥。以下是這些藥物的具體介紹:
-
大薊(學名:Cirsium japonicum)
- 性味歸經:味甘、苦,性涼,歸心、肝經。
-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散瘀消腫。
- 應用:主要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外傷出血等。
-
小薊(學名:Cirsium setosum)
- 性味歸經:味甘、微苦,性涼,歸心、肝經。
-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通淋。
- 應用:常用于尿血、便血、崩漏、瘡癤腫毒等。
-
地榆(學名:Sanguisorba officinalis)
- 性味歸經:味苦、酸,性微寒,歸肝、大腸經。
- 功效:涼血止血,解毒斂瘡。
- 應用:主要用于便血、痔瘡出血、崩漏、燒傷、濕疹等。
-
槐花(學名:Sophora japonica)
- 性味歸經:味苦,性微寒,歸肝、大腸經。
- 功效:清熱涼血,止血。
- 應用:常用于便血、痔瘡出血、高血壓等。
-
白茅根(學名:Imperata cylindrica)
- 性味歸經:味甘,性寒,歸肺、胃、膀胱經。
- 功效:清熱利尿,涼血止血。
- 應用:主要用于尿血、血淋、水腫、黃疸、熱病煩渴等。
-
蒲黃(學名:Typha angustifolia)
-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歸肝、心包經。
- 功效:止血,化瘀,利尿。
- 應用:常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產后瘀阻腹痛等。
-
仙鶴草(學名:Agrimonia pilosa)
- 性味歸經:味苦、澀,性平,歸心、肝經。
- 功效:收斂止血,補虛,截瘧。
- 應用:主要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脫力勞傷、瘧疾等。
-
茜草(學名:Rubia cordifolia)
-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歸肝經。
- 功效:涼血止血,活血祛瘀。
- 應用:常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跌打損傷等。
這些藥物在中醫臨床應用中各有特點,但都具有一定的止血和清熱解毒作用,可以作為側柏葉的替代或輔助用藥。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病情和體質選擇合適的藥物,并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品名:側柏苗
高度:60~200cm
特點:耐寒性強,四季常綠,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盆栽苗/裸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