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中對麻油和側柏葉的記載在明代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綱目》中,麻油(即芝麻油)和側柏葉均被詳細記載,它們各自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1. 麻油性味歸經:麻油味甘、性平,歸肝、肺、大腸經。功效主治:潤燥通便:適用于便秘、皮膚干燥等癥狀。解毒
《本草綱目》中對麻油和側柏葉的記載
在明代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綱目》中,麻油(即芝麻油)和側柏葉均被詳細記載,它們各自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
1. 麻油
- 性味歸經:麻油味甘、性平,歸肝、肺、大腸經。
- 功效主治:
- 潤燥通便:適用于便秘、皮膚干燥等癥狀。
- 解毒生肌:可用于治療瘡瘍、燒傷等皮膚疾病。
- 養血潤膚:常用于美容養顏,改善肌膚干燥。
- 滋陰潤肺:對于干咳、咽痛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 用法用量:內服一般每次10-30毫升,外用適量涂抹患處。
-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慎用,以免引起腹瀉。
2. 側柏葉
- 性味歸經:側柏葉味苦、澀,性微寒,歸心、肺、肝經。
- 功效主治:
- 涼血止血:適用于吐血、衄血、尿血等出血癥狀。
- 清熱解毒:可用于治療痄腮、濕疹等熱毒性疾病。
- 祛風止癢:對于風濕痹痛、皮膚瘙癢有一定的療效。
- 生發烏發:常用于脫發、白發等頭發問題。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每次9-15克;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 注意事項:孕婦及體弱者慎用,以免引起不適。
綜合應用
- 麻油與側柏葉的配伍:在某些傳統方劑中,麻油和側柏葉可以配伍使用,以增強其藥效。將側柏葉煎水后,加入適量麻油,可用于治療皮膚干燥、瘙癢等問題。
- 現代研究:現代研究表明,麻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側柏葉含有揮發油、黃酮類化合物等,具有抗菌、抗炎、止血等多種藥理作用。
歷史背景與文化意義
- 麻油:在中國古代,麻油不僅是重要的食用油,還廣泛應用于醫藥、美容等領域。《本草綱目》中對其藥用價值的記載,反映了古人對植物資源的深入認識。
- 側柏葉:側柏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長壽和吉祥,其葉子在醫學上的應用歷史悠久,被視為清熱解毒、止血生發的良藥。
總結
《本草綱目》中對麻油和側柏葉的記載,不僅提供了豐富的藥用信息,也反映了古代中醫對植物藥理的深刻理解。在現代,這些傳統藥物仍然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品名:側柏苗
高度:60~200cm
特點:耐寒性強,四季常綠,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盆栽苗/裸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