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中關于側柏枝的記載:側柏枝在《本草綱目》中有詳細的描述,李時珍將其歸類于木部,并對其性味、主治及用途進行了詳盡的闡述。性味:側柏枝味苦澀,性寒,無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祛風除濕等功效。主治:用于治療吐血、鼻衄、便血
《本草綱目》中關于側柏枝的記載:側柏枝在《本草綱目》中有詳細的描述,李時珍將其歸類于木部,并對其性味、主治及用途進行了詳盡的闡述。
- 性味:側柏枝味苦澀,性寒,無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祛風除濕等功效。
- 主治:
- 用于治療吐血、鼻衄、便血等多種出血癥狀。
- 對于風濕痹痛、關節紅腫疼痛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 可以用來治療燒傷、燙傷,外用可促進傷口愈合。
- 還可用于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等皮膚病。
- 用法用量:內服時,一般煎湯服用,每次3-9克;外用則可將側柏枝煎水洗患處或制成膏劑涂抹。
- 注意事項:雖然側柏枝性味平和,但孕婦應慎用,以免引起不適。使用時應注意劑量,避免過量導致不良反應。
- 其他用途:除了藥用價值,《本草綱目》還提到側柏枝可以作為香料使用,燃燒后能散發出清新的香氣,有助于凈化空氣,驅除蚊蟲。
- 歷史與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側柏被視為長壽、吉祥的象征,常被種植于庭院、陵園等地,以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之情。
《本草綱目》對側柏枝的記載不僅涵蓋了其藥用價值,還涉及了其文化意義,體現了古代人們對自然界的深刻認識和利用智慧。
品名:側柏苗
高度:60~200cm
特點:耐寒性強,四季常綠,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盆栽苗/裸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