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下山老樁容易生根。白蠟樹(學名:Fraxinus chinensis),是一種常見的觀賞和經濟樹種,其適應性強,耐修剪,因此在盆景制作中較為常見。對于從山上采集的老樁而言,由于其根系已經相對發達,且具備較強的生存能力,只要采取正確的養護措施,通常能夠較好地適應新環境并生根。1.
白蠟下山老樁容易生根。白蠟樹(學名:Fraxinus chinensis),是一種常見的觀賞和經濟樹種,其適應性強,耐修剪,因此在盆景制作中較為常見。對于從山上采集的老樁而言,由于其根系已經相對發達,且具備較強的生存能力,只要采取正確的養護措施,通常能夠較好地適應新環境并生根。
1. 采挖與處理
- 時間:春季是白蠟樹生長最為旺盛的時期,此時采挖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 根部處理:采挖時盡量保留更多的根系,特別是主根周圍的須根,這些細小的根系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至關重要。對于過長或受損的根系,應適當修剪,但避免過度修剪。
- 傷口處理:使用鋒利的工具進行修剪,以減少傷口面積。修剪后可用多菌靈等消毒劑涂抹傷口,防止病菌感染。
2. 移植與養護
- 選擇適宜土壤:使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或腐葉土,可適量添加珍珠巖或蛭石增加透氣性。
- 適當遮陰:移植初期,應將老樁置于半陰處,避免強光直射,待植株逐漸恢復后再逐漸增加光照。
- 保持濕度:保持土壤微濕,但避免積水。可通過噴霧方式增加空氣濕度,促進根系生長。
- 合理施肥:移植初期不宜施重肥,可在一個月后施用少量稀薄的有機液肥,促進植株生長。
3. 觀察與管理
- 定期檢查:注意觀察植株的生長情況,及時發現并處理病蟲害問題。
- 適度修剪:在植株恢復生長后,根據造型需要進行適度修剪,促進枝條分布均勻,形成美觀的樹形。
- 耐心等待:白蠟樹老樁生根過程可能需要一段時間,需耐心等待,不可急于求成。
4. 成功案例
- 實例分享:許多盆景愛好者通過上述方法成功培育了白蠟樹老樁,不僅成活率高,而且生長良好,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盆景藝術作品。
白蠟下山老樁在正確處理和養護的情況下,是容易生根的。關鍵在于選擇合適的季節、妥善處理根部、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以及耐心的管理和觀察。
品名:對節白蠟造型樹
高度:150~400cm
特點:耐寒性強,造型奇異,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150~40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