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地區稱為“白蠟”的魚類主要是指“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俗稱,如黃骨魚、黃臘丁、黃刺魚等。這種魚屬于鯰形目、鲿科,是一種淡水魚類,在中國分布廣泛,尤其在長江、珠江等水系中較為常見。
-
形態特征:黃顙魚體長一般為15-20厘米,可達30厘米左右。身體呈長橢圓形,背部稍隆起,腹部圓。頭部較大,吻鈍圓,口下位,上下頜等長或上頜稍突出。眼睛較小,位于頭側上方。體色多變,背部通常為黃褐色至暗棕色,腹部顏色較淺,有時呈白色,故有“白蠟”之稱。全身無鱗,皮膚光滑,有細小的刺。
-
生活習性:黃顙魚喜棲息于靜水或緩流的湖泊、水庫、河流等水域,尤其喜歡底質為沙石、淤泥的地方。它們是典型的底棲性魚類,夜間活動頻繁,以底棲動物如昆蟲幼蟲、小型甲殼類、軟體動物等為食,偶爾也吃一些植物碎屑和藻類。
-
經濟價值:黃顙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是廣東等地餐桌上的常見食材之一。由于其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繁殖容易等特點,也被廣泛用于人工養殖,成為重要的淡水經濟魚類之一。
-
文化意義:在中國南方尤其是廣東地區,黃顙魚不僅作為一種美食受到人們的喜愛,還被賦予了一定的文化寓意。在春節期間,一些地方會將黃顙魚作為吉祥物,象征著來年的好運和財富。
“白蠟”這一稱呼主要指的是黃顙魚,它在廣東乃至整個華南地區的飲食文化和漁業經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