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樹通常使用同種或近緣種的樹進行嫁接,最常見的是使用白蠟樹(Fraxinus spp.)作為砧木。白蠟樹的嫁接主要目的是為了改良品種、增強抗逆性或提高觀賞價值。在選擇砧木時,除了考慮與接穗的親和力外,還需要考慮砧木的生長速度、適應性和病蟲害抗性等因素。
-
同種白蠟樹作為砧木:這是最直接且成功率較高的方法,因為同種植物之間的親和力較強,能夠有效促進嫁接后的愈合與生長。如果需要改良某一種白蠟樹的觀賞特性,可以選取具有優良特性的另一株同種白蠟樹作為接穗,進行枝接或芽接。
-
近緣種白蠟樹作為砧木:當目標是增強特定抗性(如抗病、抗旱等)時,可以選擇與目標品種親緣關系較近但具備所需抗性的其他種類白蠟樹作為砧木。歐洲白蠟(Fraxinus excelsior)對某些病害有較好的抵抗力,可作為砧木來提高接穗品種的抗病能力。
-
特殊情況下使用其他樹種:雖然較為少見,但在特定條件下也可能采用非白蠟屬的樹木作為砧木。這通常發生在需要解決特殊問題(如土壤條件極端惡劣)或者追求特殊效果(如矮化、改變根系結構等)時。這種做法風險較大,成功率相對較低,需謹慎嘗試。
-
砧木的選擇還需考慮以下因素:
- 生長習性:選擇生長習性與接穗相近或互補的砧木,有利于提高嫁接成功率。
- 環境適應性:根據種植地的具體環境條件(如氣候、土壤類型等),選擇適應性強的砧木。
- 病蟲害抗性:優先選用對當地主要病蟲害具有良好抗性的砧木,有助于減少后期管理成本。
- 經濟成本:綜合考量砧木獲取難易程度及價格因素,在保證嫁接效果的前提下盡量降低成本。
對于白蠟樹而言,使用同種或近緣種的白蠟樹作為砧木是選擇,不僅能夠確保較高的嫁接成功率,還能有效實現改良品種、增強抗逆性的目的。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