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大葉白蠟(學名:Fraxinus rhynchophylla var. altaica) 是一種分布在中國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區的落葉喬木。該樹種屬于木犀科白蠟屬,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以下是關于阿勒泰大葉白蠟的詳細介紹
阿勒泰大葉白蠟(學名:Fraxinus rhynchophylla var. altaica) 是一種分布在中國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區的落葉喬木。該樹種屬于木犀科白蠟屬,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以下是關于阿勒泰大葉白蠟的詳細介紹:
形態特征
- 樹形:成年樹木高可達20米,樹冠開展,枝條斜伸。
- 樹皮:灰褐色或深灰色,裂紋明顯。
- 葉片:復葉對生,小葉5-9枚,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邊緣有鋸齒,葉面光滑,背面略帶白色絨毛,秋季變黃。
- 花:雌雄異株,春季開花,花小,黃綠色,圓錐花序頂生。
- 果實:翅果,扁平,成熟時呈黃褐色。
生長習性
- 喜光,耐寒,適應性強,能耐干旱和瘠薄土壤。
- 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為佳。
- 生長速度中等,壽命較長。
分布與生態環境
- 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區,以及部分鄰近省份。
- 通常生長在海拔1000-2000米的山地、溝谷和河岸邊。
用途
- 觀賞價值:樹形優美,秋季葉色金黃,是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
- 經濟價值:木材堅硬,紋理直,可制作家具、農具、工藝品等。
- 生態功能:具有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是重要的生態防護林樹種。
栽培技術
- 繁殖方式:主要通過種子繁殖,也可采用扦插和嫁接等方式。
- 種植管理:選擇適宜的土壤,保持良好的排水條件。幼苗期需適當遮陰,成年后逐漸減少遮陰。定期修剪枝條,促進樹形美觀和健康生長。
- 病蟲害防治:常見的病蟲害包括白蠟蚧、白粉病等,需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治。
保護與研究
- 阿勒泰大葉白蠟作為地方特有種,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生態保護意義。
- 近年來,由于人為砍伐和自然環境變化,其種群數量有所減少,需要加強保護和研究工作。
文化價值
- 在當地民族文化和傳統中,阿勒泰大葉白蠟常被賦予吉祥和美好的象征意義,用于節日慶典和宗教儀式中。
阿勒泰大葉白蠟不僅是一種具有較高觀賞和經濟價值的樹種,還具有重要的生態和文化價值,值得進一步研究和保護。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