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樹的學名為Fraxinus,這是其在植物分類學中的正式名稱。白蠟樹屬于木犀科(Oleaceae),該屬包含約45-65種落葉或常綠喬木和灌木,廣泛分布于北半球溫帶地區,包括亞洲、歐洲及北美洲。白蠟樹的主要特征形態特征:白蠟樹通常為中等大小至大型喬木,高度可達2
白蠟樹的學名為Fraxinus,這是其在植物分類學中的正式名稱。白蠟樹屬于木犀科(Oleaceae),該屬包含約45-65種落葉或常綠喬木和灌木,廣泛分布于北半球溫帶地區,包括亞洲、歐洲及北美洲。
白蠟樹的主要特征
- 形態特征:白蠟樹通常為中等大小至大型喬木,高度可達20-30米,樹干直立,樹冠寬闊。葉片對生,羽狀復葉,小葉數目不等,邊緣具鋸齒。花小,黃綠色,成簇開放,雌雄異株或同株。
- 生態習性:喜光,耐寒,適應性強,能生長在多種土壤類型上,但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為佳。具有較強的抗污染能力,是城市綠化中常用的樹種之一。
- 經濟價值:木材堅硬、紋理直、易加工,可用于制作家具、地板、體育器材等。部分種類的樹皮可提取鞣質用于制革工業。一些品種還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如金葉白蠟(Fraxinus excelsior 'Aurea')。
- 文化意義:在許多文化中,白蠟樹象征著力量與長壽。在凱爾特神話中,白蠟樹被視為智慧之樹,與神秘、魔法相關聯;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則常被用來作為庭院種植,寓意吉祥如意。
分布情況
白蠟樹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溫帶區域,包括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俄羅斯遠東地區以及歐洲大部分國家。中國的白蠟樹資源尤為豐富,從東北到西南均有分布,尤以華北、西北地區較為集中。
保護狀況
盡管白蠟樹在全球范圍內分布較廣,但由于森林砍伐、城市化進程加快等因素的影響,某些地區的白蠟樹種群正面臨威脅。近年來,美國白蠟樹遭受了由白蠟樹枯萎病菌(Hymenoscyphus fraxineus)引起的嚴重病害侵襲,導致大量樹木死亡,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了重大影響。加強對白蠟樹及其生態環境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