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樹(學名:Fraxinus) 是一種屬于木犀科(Oleaceae)的落葉喬木或灌木,廣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包括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它們是重要的林木資源,不僅具有經濟價值,還具有生態和觀賞價值。主要特征外觀:白蠟樹通常
白蠟樹(學名:Fraxinus) 是一種屬于木犀科(Oleaceae)的落葉喬木或灌木,廣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包括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它們是重要的林木資源,不僅具有經濟價值,還具有生態和觀賞價值。
主要特征
- 外觀:白蠟樹通常為高大喬木,高度可達20-30米,樹冠寬廣,枝條開展。樹皮灰白色或淺灰色,平滑或有細裂紋。
- 葉子:復葉對生,由5-9片小葉組成,小葉邊緣有鋸齒,葉片呈卵形或橢圓形,秋季時葉色變為黃色或棕色。
- 花:白蠟樹的花小而不顯眼,通常為綠色或黃綠色,聚集成圓錐花序,春季開花。
- 果實:果實為翅果,形狀類似鑰匙,成熟后呈黃褐色,隨風傳播。
分布與生長環境
白蠟樹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喜歡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寒性強,適應性廣。在中國,白蠟樹廣泛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長江流域等地,常見于山地、平原和河谷地帶。
經濟價值
- 木材:白蠟樹的木材堅硬、紋理直、結構均勻,是優質的家具、地板和雕刻材料。其木材還常用于制作體育器材,如棒球棒、曲棍球桿等。
- 藥用:白蠟樹的樹皮和樹葉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傳統上用于治療風濕病、皮膚病等。
- 觀賞:白蠟樹樹形優美,秋季葉色變化豐富,是園林綠化和城市景觀中的重要樹種。
生態價值
- 改善環境:白蠟樹能夠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凈化空氣,減少城市熱島效應。
- 保持水土:其根系發達,能夠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維護土壤結構。
- 生物多樣性:白蠟樹為多種鳥類和昆蟲提供棲息地和食物來源,有助于維持生態平衡。
保護現狀
近年來,由于氣候變化、病蟲害侵襲和人為破壞,部分地區的白蠟樹種群受到威脅。特別是美國白蠟樹(Fraxinus americana)因受白蠟樹枯萎病(Emerald Ash Borer, EAB)的影響,大量死亡。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開始采取措施,加強對白蠟樹的保護和管理。
結論
白蠟樹是一種具有重要經濟、生態和觀賞價值的樹種,其廣泛的分布和多樣的用途使其在人類社會和自然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挑戰,保護和合理利用這一寶貴資源顯得尤為重要。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