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新芽之所以呈現白色,主要是由于其表皮細胞含有大量的白色角質層和蠟質層,這些物質可以反射光線,使新芽看起來呈現出白色或淡黃色。
白蠟樹(學名:Fraxinus chinensis)是一種常見的落葉喬木,屬于木犀科白蠟屬。在春季,白蠟樹的新芽開始萌發,這時的新芽通常呈現出白色或淡黃色,這一現象與植物的生理結構和功能密切相關。
-
角質層的作用:白蠟樹新芽的表皮細胞外層有一層厚厚的角質層,這層角質層主要由角質素構成,具有很強的疏水性和反射性。角質層的存在不僅可以減少水分蒸發,保護新芽免受外界環境的侵害,還能有效反射陽光中的紫外線,避免強光對嫩葉的傷害。當陽光照射到新芽上時,大部分光線被角質層反射回去,使得新芽看起來呈白色。
-
蠟質層的作用:除了角質層之外,白蠟樹新芽的表面還覆蓋著一層薄薄的蠟質層。這層蠟質同樣具有防水、防蟲、防曬等功能,進一步增強了新芽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蠟質層的顏色通常是白色的,這也為新芽增添了一抹白色光澤。
-
色素含量低:相較于成熟葉片中豐富的葉綠素等色素,新芽中的色素含量相對較低。葉綠素負責吸收紅光和藍光,使葉子呈現綠色;而當新芽中葉綠素含量較少時,其他顏色(如白色)就會更加明顯。隨著新芽逐漸長大,葉綠素合成增多,新芽的顏色也會從白色逐漸轉變為綠色。
-
生長環境的影響:白蠟樹新芽的顏色還可能受到生長環境的影響。在光照較弱的環境中,為了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新芽可能會更早地積累葉綠素,從而減少白色表現的時間;而在光照強烈的環境下,白色角質層和蠟質層則能更好地發揮保護作用,延長新芽保持白色的時間。
白蠟新芽之所以呈現白色,主要是因為其表皮細胞中含有大量能夠反射光線的白色角質層和蠟質層,同時新芽中色素含量較低也是重要原因。這種特性有助于保護新生組織,提高植物的生存率。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