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白蠟主要指的是白蠟樹(學名:Fraxinus chinensis),也稱作中國白蠟、青榔木等,是一種原產于中國的落葉喬木。在中國,尤其是山東地區,白蠟樹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不僅因為其木材堅硬、紋理美觀而被廣泛用于家具制作和工藝品雕刻
山東白蠟主要指的是白蠟樹(學名:Fraxinus chinensis),也稱作中國白蠟、青榔木等,是一種原產于中國的落葉喬木。在中國,尤其是山東地區,白蠟樹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不僅因為其木材堅硬、紋理美觀而被廣泛用于家具制作和工藝品雕刻,還因其樹形優美、適應性強而在園林綠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白蠟樹的基本特征
- 形態特征:白蠟樹高可達20米左右,樹冠寬廣,樹皮灰褐色,平滑或有淺裂;小枝淡黃色或淡綠色,無毛。奇數羽狀復葉對生,小葉5-9枚,邊緣具細鋸齒,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秋季轉為黃色。
- 花果特性:春季開花,花小,黃綠色,圓錐花序頂生;果實為翅果,成熟時呈黃褐色,長橢圓形,兩端尖,內含一粒種子。
- 生態習性:喜光,耐寒,耐旱,稍耐陰,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
山東地區的分布與應用
- 在山東,白蠟樹多見于平原、丘陵及山地,是重要的鄉土樹種之一。由于其較強的適應性和觀賞價值,常被作為行道樹、庭蔭樹種植于城市街道、公園綠地等處。
- 除了美化環境外,白蠟樹的經濟價值也不容忽視。其木材質地優良,可用于制作高級家具、樂器、體育器材等;白蠟樹皮含有豐富的單寧酸,可提取栲膠,用于鞣革工業;葉片富含蛋白質,可作為優質飼料;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如根皮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品種改良與研究進展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以及對園林植物需求的多樣化,山東等地科研機構和高校針對白蠟樹開展了多項育種研究工作,旨在培育出更加適應不同環境條件的新品種。通過雜交選育、基因編輯等技術手段,開發出了抗逆性強、生長速度快、觀賞效果更佳的改良型白蠟樹種。
山東白蠟樹作為一種兼具經濟價值與生態效益的重要樹種,在當地乃至全國范圍內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信白蠟樹將在更多領域展現出其獨特魅力。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