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樹(學名:Fraxinus)是一種廣泛分布于北半球溫帶地區的落葉喬木,具有以下顯著特征:
-
樹形與樹皮:白蠟樹通常可長至20-30米高,樹冠寬闊,呈圓錐形或卵圓形。幼樹樹皮平滑,顏色為灰白色;成年樹木的樹皮則變得粗糙,形成深裂紋。
-
葉子:其葉為奇數羽狀復葉,由5-9片小葉組成,小葉邊緣具鋸齒,葉片質地較厚,表面光滑,背面略顯蒼白。春季新葉初展時呈淡綠色,秋季轉黃或紅褐色,非常美觀。
-
花與果實:白蠟樹為雌雄異株植物,即同一植株上只開一種性別的花。花小而不顯眼,通常為綠色或黃綠色,聚集成頂生或腋生的圓錐花序。開花期一般在4月至5月間。果實為翅果,形狀似鑰匙,成熟后變為棕黃色,隨風飄散傳播種子。
-
根系:根系發達,主根深扎土中,側根分布廣泛,有助于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
生長習性:喜光耐寒,適應性強,能耐一定程度的干旱和鹽堿環境,但不耐水濕。生長速度較快,壽命較長,可達數百年之久。
-
生態價值與用途:作為重要的城市綠化樹種,白蠟樹能夠有效凈化空氣、降低噪音、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木材堅硬耐用,紋理直而美觀,是制作家具、地板及工藝品的良好材料。部分種類如歐洲白蠟(F. excelsior)還被用于提取天然染料。
-
病蟲害:近年來,由于外來入侵物種——白蠟窄吉丁甲蟲(Emerald Ash Borer, EAB)的影響,北美地區的許多白蠟樹遭受嚴重威脅,導致大量樹木死亡。在種植管理過程中需特別注意防治此類害蟲。
白蠟樹不僅形態優美,適應性強,而且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效益,是值得推廣種植的優良樹種之一。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