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亭子白蠟(學名:Fraxinus rhynchophylla) 是一種屬于木犀科(Oleaceae)白蠟屬的落葉喬木。它在中國東北地區廣泛分布,尤其是在遼寧省沈陽市及周邊地區較為常見。以下是關于沈
沈陽亭子白蠟(學名:Fraxinus rhynchophylla) 是一種屬于木犀科(Oleaceae)白蠟屬的落葉喬木。它在中國東北地區廣泛分布,尤其是在遼寧省沈陽市及周邊地區較為常見。以下是關于沈陽亭子白蠟的詳細介紹:
形態特征
- 樹形:沈陽亭子白蠟是一種高大的喬木,成年樹高度可達20-30米,樹冠呈圓錐形或卵圓形。
- 樹皮:樹皮灰褐色,表面有縱向裂紋。
- 葉子:復葉對生,小葉5-9片,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邊緣有鋸齒,葉面光滑,秋季變黃。
- 花:花小,黃綠色,雌雄異株,春季開花,聚傘花序。
- 果實:翅果,成熟時呈黃褐色,長條形,內含一粒種子。
生態習性
- 耐寒性:沈陽亭子白蠟具有較強的耐寒能力,能適應北方寒冷的氣候條件。
- 喜光:喜歡充足的陽光,但也能在半陰環境中生長。
- 土壤要求: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宜。
- 抗逆性:具有一定的抗旱、抗風和抗污染能力。
用途
- 觀賞價值:沈陽亭子白蠟樹形優美,秋季葉色金黃,是城市綠化和園林景觀中的重要樹種。
- 木材利用:木材堅硬、紋理直,可用于制作家具、地板、工藝品等。
- 藥用價值:樹皮和根皮含有多種生物堿,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傳統上用于治療風濕病、關節炎等。
分布與栽培
- 自然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地區,如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等地。
- 栽培技術:可通過播種、扦插等方式繁殖,幼苗期需注意澆水和施肥,成年后管理相對簡單。
文化意義
- 歷史背景:沈陽亭子白蠟在當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常被種植在古建筑、寺廟周圍,象征著吉祥和長壽。
- 民俗文化:在一些地方,白蠟樹被視為神樹,人們會在樹下祈福、許愿。
病蟲害防治
- 常見病害:煤污病、白粉病等,可通過修剪病枝、噴灑殺菌劑進行防治。
- 常見蟲害:蚜蟲、天牛等,可使用殺蟲劑進行防治。
沈陽亭子白蠟是一種具有較高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的樹種,不僅在生態環境中發揮重要作用,還在文化和經濟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