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松(Pinus bungeana)與白蠟(Fraxinus spp.)屬于不同的植物科屬,二者在形態特征、生長環境及用途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分類學差異:白皮松屬于松科松屬,是一種常綠喬木。白蠟則屬于木犀科梣屬,是
白皮松(Pinus bungeana)與白蠟(Fraxinus spp.)屬于不同的植物科屬,二者在形態特征、生長環境及用途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
分類學差異:
- 白皮松屬于松科松屬,是一種常綠喬木。
- 白蠟則屬于木犀科梣屬,是落葉喬木或小喬木。
-
形態特征對比:
- 樹形與樹干:白皮松樹干直立,樹皮呈灰白色或淡黃色,成年樹木的樹皮會裂成不規則的鱗片狀脫落;而白蠟樹干通常較為光滑,顏色從灰色到棕色不等,樹皮隨年齡增長逐漸變得粗糙。
- 葉子:白皮松具有針狀葉,每束兩至三枚,長5-10厘米,質地較硬;白蠟的葉子為羽狀復葉,由多個小葉組成,每個小葉邊緣有鋸齒,秋季時葉片變黃或紅。
- 果實:白皮松結球果,成熟后呈褐色,內含種子;白蠟則結翅果,形狀類似鑰匙,易于隨風傳播。
-
生長習性與分布:
- 白皮松耐寒性強,適應性強,能耐干旱貧瘠土壤,在中國華北、西北地區廣泛分布。
- 白蠟喜濕潤肥沃的土壤,多見于溫帶和亞熱帶區域,如北美東部、歐洲以及亞洲部分地區。
-
園林應用與經濟價值:
- 觀賞價值:白皮松因其獨特的樹皮和四季常青的特點,常被用作園林綠化樹種,尤其適合北方城市景觀設計;白蠟同樣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尤其是秋色葉品種,能夠豐富園林色彩。
- 木材利用:白皮松的木材輕軟,紋理美觀,可用于制作家具、工藝品等;白蠟木材堅硬耐用,適用于建筑、地板、家具制造等領域。
- 藥用價值:在中國傳統醫學中,白皮松的樹脂可入藥,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白蠟樹皮含有豐富的單寧酸,可用于治療燒傷、創傷等。
盡管白皮松與白蠟在名稱上都帶有“白”字,但它們之間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不僅體現在外觀形態上,還包括生態習性、地理分布以及實際應用等多個方面。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