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白蠟與本地白蠟的區別主要在于葉片大小、生長習性、適應環境等方面。
-
葉片差異:大葉白蠟(學名:Fraxinus velutina),顧名思義,其葉子相對較大,通常為長橢圓形或卵形,長度可達10-20厘米,寬度約為5-10厘米,葉緣有細鋸齒。而本地白蠟(在中國通常指Fraxinus chinensis),葉子較小,一般長5-15厘米,寬2-7厘米,葉緣也有鋸齒,但不如大葉白蠟明顯。
-
生長習性:大葉白蠟生長速度快,樹冠開展,枝條柔軟下垂,具有較強的耐修剪能力,適合做行道樹或庭園觀賞樹種。本地白蠟則生長較慢,樹干直立,樹冠緊湊,更適合作為園林綠化中的背景樹或孤植樹。
-
適應環境:大葉白蠟原產于北美洲,對土壤要求不高,耐旱、耐瘠薄,但在濕潤肥沃的土壤中生長更好。它能耐受城市環境污染,是優良的城市綠化樹種。本地白蠟原產中國,廣泛分布于華北、華東等地,喜光,耐寒,適應性強,能在多種土壤類型中生長,尤其在石灰巖山區表現良好。
-
觀賞價值:大葉白蠟春季新葉呈現淡綠色,夏季轉為深綠,秋季變為金黃色,觀賞效果。本地白蠟春季開花時,花序呈淡黃色,雖不顯眼,但具有一定的觀賞性;秋季葉片變黃,亦可增添園林色彩。
-
生態作用:兩種白蠟樹均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改善空氣質量。它們還能提供良好的遮蔭效果,降低地表溫度,減少城市熱島效應。白蠟樹的根系發達,有助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
經濟價值:大葉白蠟木材堅硬,紋理美觀,可用于制作家具、地板等。本地白蠟同樣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其木材細膩均勻,不易開裂變形,常用于建筑、雕刻等領域。
雖然大葉白蠟與本地白蠟同屬白蠟屬植物,但在外觀特征、生長習性及應用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選擇時應根據具體需求和環境條件綜合考慮。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