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毛白蠟(學名:Fraxinus velutina)屬于木犀科(Oleaceae)白蠟樹屬(Fraxinus),是一種落葉喬木。 絨毛白蠟原產于北美洲,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和美國西南部,包括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得克薩斯州等地。這種樹種適應性強,能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生長良好,因
絨毛白蠟(學名:Fraxinus velutina)屬于木犀科(Oleaceae)白蠟樹屬(Fraxinus),是一種落葉喬木。 絨毛白蠟原產于北美洲,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和美國西南部,包括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得克薩斯州等地。這種樹種適應性強,能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生長良好,因此也被引入到其他一些國家作為觀賞樹或行道樹。
主要特征
- 外觀:絨毛白蠟通常可以長到15-20米高,樹冠寬闊,呈圓形或不規則形狀。樹皮灰色至深褐色,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得粗糙。
- 葉子:復葉對生,由5-9片小葉組成,小葉邊緣有鋸齒,表面綠色,背面覆蓋著細密的白色絨毛,這也是其名稱“絨毛”的由來。
- 花與果實:春季開花,花小而不顯眼,雌雄異株。果實為翅果,成熟時呈黃綠色,隨風散播種子。
- 生態習性:耐旱、耐熱,但也能適應濕潤環境。對土壤要求不高,但在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中生長。
用途
- 園林綠化:由于其優美的樹形和良好的適應性,常被用于城市綠化、公園景觀設計等。
- 木材利用:雖然不如其他白蠟樹種那樣廣泛使用,但其木材質地堅硬,可用于制作家具、地板等。
- 生態功能:能夠改善土壤結構,增加生物多樣性,對防止水土流失有一定作用。
分布與栽培
- 自然分布:主要見于北美的干旱和半干旱區域。
- 人工栽培:在世界各地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都有引種栽培,特別是在那些希望提升城市綠化水平的地方。
種內變種
盡管絨毛白蠟本身是一個較為獨立的物種,但在自然界中仍存在一些地理上的差異,這些差異有時會導致形態上細微的變化,不過目前尚未正式命名任何特定的變種或亞種。科學家們仍在研究該物種內部的遺傳多樣性和地理分布模式,以期發現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絨毛白蠟作為一種具有較高觀賞價值和實用性的樹種,在園林綠化及生態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