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毛白蠟與小葉白蠟是兩種不同種類的白蠟樹,它們在形態特征、生長習性及分布區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形態特征:絨毛白蠟(學名:Fraxinus velutina),又稱為亞利桑那白蠟,是一種落葉喬木,高度可達20米。其樹皮呈灰色或淺褐色,平滑或有細裂紋。葉子為奇數羽狀復葉,小
絨毛白蠟與小葉白蠟是兩種不同種類的白蠟樹,它們在形態特征、生長習性及分布區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
-
形態特征:
- 絨毛白蠟(學名:Fraxinus velutina),又稱為亞利桑那白蠟,是一種落葉喬木,高度可達20米。其樹皮呈灰色或淺褐色,平滑或有細裂紋。葉子為奇數羽狀復葉,小葉5-9片,對生,邊緣有鋸齒,表面綠色,背面密被白色絨毛,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
- 小葉白蠟(學名:Fraxinus micrantha),屬于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度一般不超過10米。樹干直立,分枝多。葉子也是奇數羽狀復葉,但小葉數量較多,通常7-13片,葉片較小,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先端尖銳,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兩面無毛或近無毛。
-
生長習性:
- 絨毛白蠟適應性強,耐干旱、耐瘠薄土壤,喜光,適合種植于溫帶至亞熱帶地區。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肅等地。
- 小葉白蠟同樣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但更偏好濕潤環境,能夠忍受短期水淹,廣泛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及西北部分地區,如遼寧、河北、山西等省區。
-
用途價值:
- 兩者均可作為觀賞樹木種植于公園、街道兩側,美化城市景觀。它們的木材質地堅硬,可用于制作家具、農具柄等。
- 在生態方面,這兩種白蠟樹均能起到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對于改善生態環境具有積極作用。
-
繁殖方式:
- 主要通過種子繁殖,也可采用扦插、壓條等方式進行人工繁殖。春季播種最為適宜,秋季則可采取硬枝扦插法。
盡管絨毛白蠟與小葉白蠟同屬白蠟屬植物,但在外觀形態、地理分布以及具體應用上各有特點,了解這些差異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和利用這兩種植物資源。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