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白蠟樹(學名:Fraxinus sieboldiana),又名日本白蠟樹、日本梣木,屬于木犀科白蠟樹屬的一種落葉喬木。原產于東亞地區,尤其是中國東部、日本和朝鮮半島,現已被廣泛引種到世界各地。形態特征葉:山白蠟樹的葉子為奇數羽狀復葉,長15-30厘米,小葉7-13枚,對生或
山白蠟樹(學名:Fraxinus sieboldiana),又名日本白蠟樹、日本梣木,屬于木犀科白蠟樹屬的一種落葉喬木。原產于東亞地區,尤其是中國東部、日本和朝鮮半島,現已被廣泛引種到世界各地。
形態特征
- 葉:山白蠟樹的葉子為奇數羽狀復葉,長15-30厘米,小葉7-13枚,對生或近對生,卵形至橢圓形,邊緣具鋸齒,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秋季變黃。
- 花:春季開花,花小而不顯眼,黃綠色,雌雄異株,聚傘花序腋生。
- 果實:翅果,成熟時呈黃褐色,長約2.5-4厘米,寬約6-8毫米,兩翅狹長,成熟后隨風飄散,有助于種子傳播。
生態習性
- 山白蠟樹喜光,耐寒,適應性強,能耐干旱、瘠薄土壤,但不耐水濕。
- 對城市環境有較好的適應能力,可作為行道樹種植,具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
用途
- 園林綠化:因其樹形優美,葉片夏季濃綠、秋季金黃,是優良的觀賞樹種,常用于公園、庭院及街道綠化。
- 木材利用:木材紋理直,結構細密,硬度適中,易于加工,可用于制作家具、地板等。
- 藥用價值:樹皮含鞣質,可提取栲膠;嫩葉和果實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
分布與栽培
- 在中國分布較廣,北起東北三省,南至長江流域均有栽培。
- 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可通過播種或扦插繁殖,管理較為簡單。
注意事項
- 雖然山白蠟樹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觀賞價值,但在某些地區也可能成為入侵物種,影響當地生態平衡。
- 種植時應注意病蟲害防治,如煤污病、蚜蟲等常見問題。
山白蠟樹不僅是一種美觀的觀賞植物,還具備實用價值和生態功能,值得在適宜環境中推廣種植。
品名:白蠟樹
高度:8~30m
特點:耐寒性強,生長快,適應性好。
種植期:春秋冬/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直徑8~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