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當歸側柏葉的記載主要出自明代李時珍編著的《本草綱目》。該書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本草學著作之一,對后世的醫學和藥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當歸的來源與特性
當歸(學名:Angelica sinensis),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屬于傘形科。其根部是主要藥用部位,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等功效。當歸在中國傳統醫學中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被譽為“婦科圣藥”。
側柏葉的來源與特性
側柏葉(學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是柏科側柏屬植物的葉子。側柏葉在中醫中主要用于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其味苦、辛,性微寒,歸肺、肝、心經。
《本草綱目》中的記載
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對當歸和側柏葉都有詳細的描述:
-
當歸:
- 性味:甘、辛,溫。
- 歸經:入心、肝、脾經。
- 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 主治: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腹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腸燥便秘等。
-
側柏葉:
- 性味:苦、辛,微寒。
- 歸經:入肺、肝、心經。
-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祛風利濕。
- 主治:吐血,衄血,尿血,崩漏,外傷出血,燙傷,濕疹,瘡瘍腫毒等。
現代研究與應用
現代科學研究也證實了當歸和側柏葉的多種藥理作用。當歸中的有效成分如阿魏酸、當歸多糖等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調節等多種生物活性;側柏葉中的揮發油、黃酮類化合物等則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
結論
當歸側柏葉的記載主要出自《本草綱目》,該書詳細記錄了這兩種藥材的來源、性味、歸經、功效和主治。這些知識不僅為古代醫學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也為現代藥學研究和臨床應用奠定了基礎。
品名:側柏苗
高度:60~200cm
特點:耐寒性強,四季常綠,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盆栽苗/裸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