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柏殼來源于側柏(學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這是一種常綠喬木,屬于柏科側柏屬。側柏在中國分布廣泛,自東北至西南均有種植,尤其在華北、西北地區更為常見。它不僅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值,還被廣泛用于園林綠化、防風固沙等生態建設中。側柏的特征形
側柏殼來源于側柏(學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這是一種常綠喬木,屬于柏科側柏屬。側柏在中國分布廣泛,自東北至西南均有種植,尤其在華北、西北地區更為常見。它不僅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值,還被廣泛用于園林綠化、防風固沙等生態建設中。
側柏的特征
- 形態特征:側柏為常綠喬木,高可達20米,胸徑1米;樹冠塔形或圓錐形;樹皮紅褐色,裂成不規則薄片脫落;枝條斜展,小枝扁平,排列成平面狀。
- 葉:鱗葉狀,交互對生,長1-3毫米,先端銳尖,背面有腺點,呈藍綠色。
- 花與果:球果近球形,直徑6-8毫米,成熟時紅褐色;種鱗4對,木質,盾形,頂端圓,中央有一尖頭;種子倒卵圓形,長約4毫米,具棱脊。
側柏殼的應用
- 藥用價值:側柏殼(即側柏的樹皮)在傳統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療吐血、衄血、尿血等多種出血癥狀。現代研究發現,側柏殼中含有黃酮類、鞣質等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 園林用途:由于其優美的樹形和四季常青的特點,側柏是城市綠化中的重要樹種之一,常被用作行道樹、庭園樹或公園景觀樹。
- 生態作用:側柏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耐旱能力,能夠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地表覆蓋度,減少水土流失,在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文化意義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側柏象征著長壽、堅強與吉祥。古代文人墨客常用側柏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宋代詩人陸游在其《詠柏》詩中寫道:“千年老柏干如鐵,萬古蒼龍勢若飛”,形象地描繪了側柏堅韌挺拔的形象。
側柏殼來源于側柏這種具有多重價值的植物,無論是在醫藥、園林還是生態保護方面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品名:側柏苗
高度:60~200cm
特點:耐寒性強,四季常綠,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盆栽苗/裸根苗